游戏百科

网约车 “年龄松绑” 潮来了,芜湖新规放宽年龄限制至63岁

11 月下旬,芜湖官宣 12 月 1 日起网约车司机年龄上限放宽至 63 岁,成为安徽首个吃螃蟹的城市。这不是孤立的政策

11 月下旬,芜湖官宣 12 月 1 日起网约车司机年龄上限放宽至 63 岁,成为安徽首个吃螃蟹的城市。

这不是孤立的政策调整。武汉、广州、深圳等二十多个城市早已跟进,大多将上限放宽至 65 岁,苏州、深圳还按性别细分标准,西安、成都则同步取消了户籍限制。从南到北,网约车行业正迎来一轮 “年龄松绑” 潮,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深层变革。

对全国 60 出头的司机来说,这几年缓冲期意义重大。

公安部数据显示,60-65 岁司机的事故率与中青年群体相差无几,只要通过体检和反应力测试,安全风险可控。“许多60岁以上驾驶员驾驶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放宽年龄能帮助他们通过灵活就业增加收入,也为行业补充稳定运力。”芜湖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层面的网约车管理办法也明确,城市可结合实际调整驾驶员条件,这为各地放宽政策提供了依据。

但政策善意撞上行业现实,很快就显露出尴尬。

市场订单增长速度远跟不上司机增量。不只是芜湖,深圳早高峰单车接单量较三年前下降 30%,杭州深夜街头常有近 20 辆网约车同时在线等单。司机们的感受最直接:跑 10 小时流水扣除平台抽成、能耗成本后,实际收入越来越薄。而且 “特惠单”“一口价” 等低价订单仍让司机两难 —— 不接就少单,接了几乎不赚钱。

更严峻的是,行业内卷正呈现 “两头挤压” 的格局。

60 多岁的老司机想多赚养老钱,2024 年后高校毕业生从事网约车行业的占比已达 7.4%,不少年轻人把这当成 “过渡饭碗”。夹在中间的中年司机最无奈,他们要和老司机拼路况经验,和年轻人拼熬夜耐力,还要应对无证网约车的违规抢单。各地政策虽有差异,但核心矛盾高度一致。

有的城市放宽年龄同时提高车辆门槛,如芜湖要求新能源车型续航≥400km,西安仅限纯电动新车;有的城市侧重优化准入环境,成都、昆明取消户籍限制。但无论哪种调整,都没触及订单分配不均、平台规则不透明、低价竞争无序这些核心问题。国家层面虽推进抽成 “阳光行动”,南京等城市也明确总抽成不超过 27%,但司机对抽成计算方式、派单逻辑仍有诸多疑问。

网约车行业的本质是 “人、车、单” 的平衡,年龄放宽只是 “增人”,却没同步 “增单”“保价”“优规则”。

司机们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 63 岁或 65 岁的年龄上限。他们盼着无证车辆能被彻底规范,不用再和违规者抢饭吃;盼着派单机制更公平,不用靠熬夜刷时长换订单;盼着车辆门槛更合理,不用硬着头皮换新车增加成本;更盼着抽成规则明明白白,付出能和收入成正比。西安等地已开始叫停不合理 “一口价” 订单,这或许是行业规范的信号,但还远远不够。

从芜湖到全国,网约车年龄放宽政策的背后,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需求,也是灵活就业市场的现实选择。但行业健康发展不能只 “开门” 不 “铺路”,政策调整需要配套的监管升级和市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