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为何薛岳的“不败阵法”,挡不住粟裕的“流动铁拳”呢?

今天我们要对比两位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同样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两位战神,提起这两位后,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何薛岳凭“

今天我们要对比两位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同样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两位战神,提起这两位后,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何薛岳凭“反八字剪刀阵”在抗战中全歼日军师团,但到了解放战争却为何连遭败绩?

而我方粟裕将军手握兵力劣势的部队,但在运动战中却屡创奇迹,让国民党王牌部队接连折戟?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在1946年苏中平原的战场硝烟里,寻找一些答案!

我们把时间拔回到1946年,正值盛夏的苏中平原上,热风裹着尘土与硝烟翻涌,国民党军整编第83师的美式卡车在坑洼土路上嘶吼前行。

师长李天霞攥着电台话筒,声音因暴怒而嘶哑的说着:“粟裕的主力到底在哪?三天了!我们像是在跟空气打仗!”

而同一时刻,南京军委会作战室,薛岳也正对着华中战场地图紧锁眉头。

这位抗战时期的“老虎仔”,又刚将万家岭大捷的“反八字阵”思路复刻到华中防线中,而这三道看似密不透风的防线,却被我军轻易穿透,以至于整编的第49师已然陷入重围,覆灭只在旦夕。

在八年抗战中,薛岳以万家岭一役封神,用一把“战术剪刀”剪碎了日军106师团的嚣张气焰;

解放战争里,粟裕则以运动战横扫华东,从苏中七战七捷到莱芜战役的速胜,让国民党军的这支“王牌”部队接连折戟。

这场巅峰对决,从来不是单纯的兵力比拼,而是两种军事思维、两个时代体系的生死较量。

薛岳

讲到此处,我们先来看一下薛岳在万家岭的封神战法,是如何绞杀日军精锐的?

时间在1938年10月,在江西德安万家岭的山雾深处,十万国军将士悄然蛰伏此处。此时武汉会战已进入白热化,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亲率70万大军沿长江两岸猛攻,企图拿下武汉摧毁我国抗战意志。

与此同时在南浔铁路沿线上,日军第106师团作为“急先锋”,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凭借精良装备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德安防线,但却不知已钻进薛岳布下的“死亡口袋”中。

反观我国这边的薛岳,绰号“老虎仔”,打仗又狠又轴。面对日军锥形突破和深远迂回战术,他摒弃平铺兵力的常规操作,创出“反八字剪刀阵”。

何为反八字刀阵呢?这阵势如袋捕鼠、如飞剪,敌犯右则左应,犯左则右应!

于是他将万家岭丘陵山地定为”剪刀“轴心,令精锐第74军死守张古山,而此山头堵在战场狭隘走廊正中,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

另外从张古山向南北延伸,第4军、第25军等部队一字摆开,如”剪刀“的两刃,留空隙诱敌,关键时刻合拢合围,进行给敌人致命一击。

薛岳

一切准备完成,一路上顺风顺水的松浦淳六郎,也果然中套,为快速推进下令丢弃重装备,轻装穿越山地。

要知道在战场上若没了重炮掩护,那么此时的日军便沦为活靶子。

国军白天放敌前进,晚上却摸黑偷袭,不停的搅乱着日军节奏。

战争来到张古山,此战尤为惨烈。我国第74军51师153旅旅长张灵甫率部死守,日军白天攻上山头,晚上张灵甫就组织敢死队从悬崖攀爬,用刺刀、手榴弹肉搏夺阵。

连续五天,张古山几易其手,山头周围的尸体堆叠如山,鲜血染红山石。

战役在最白热化时,蒋介石又急电调其休整,而眼看着第74军伤亡过半,薛岳却顶住后方压力。

硬顶回电说道:”现在各军均有伤亡,抽74军将致防线崩溃!“

后来蒋介石又想调走第64军,薛岳再次留师保合围。

直到10月9日总攻打响,薛岳亲赴前线,十万国军冲锋压缩日军阵地。在10月13日战役结束,日军106师团四个联队被全歼,仅师团长带千余残兵逃窜。

这场万家岭大捷打破也”日军不可战胜“神话,从此薛岳一战封神,可这场胜利,却成了他军事生涯难以复制的顶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粟裕以运动战创造的莱芜奇迹,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时间在1947年2月,山东临沂城外,国民党军20万重兵压境,参谋总长陈诚坐镇徐州并扬言”三个月解决华东共军“。

国军则以”南北对进,中间夹击“的方式进行,在南线欧震集团稳扎稳打,北线的李仙洲集团则快速推进,欲围歼华东野战军。

而此时华野兵力不足国军一半,装备落后。多数将领主张死守临沂,这时粟裕却拍桌决定:“放弃临沂,掉头北上”!

面对质疑,他回应:“打仗要盯有生力量,临沂现在是空城,李仙洲孤军深入才是肥肉!”

为了迷惑敌人,粟裕让少量部队筑工事摆死守架势,并丢弃破旧武器制造溃败的假象,这时的主力则夜遁北上,三天急行军两百多里抵莱芜。

而上当的李仙洲,则放心大胆的率军向莱芜靠拢,钻进了我军包围圈。

粟裕

时间到2月20日拂晓,战役正式打响,华野切断莱芜守军联系,李仙洲突围遭三道埋伏。

这场仗不到两天便结束了,华野伤亡六千余,歼敌五万六千多,活捉李仙洲。

此役战败后,消息传至南京一片哗然,陈诚很费解想着,临沂在我们手里,主力怎会没了?

只是他不懂,粟裕的逻辑是“歼敌才是根本,占地并非真正的目标”。

在粟裕领导的战役中,莱芜战役也绝非个例。在1946年的苏中曾创造出七战七捷的壮举,以少胜多更是比比皆是,如三万对十二万,六移战场七战全胜,并歼敌五万三千余人,彻底坐实了“战神”的称号!

有人说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他避开国军主力,全歼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是靠运气?

但是在当时的战争中,华野战士具有极致的机动性,战士们穿着解放鞋,日行百里,更是把“打不赢就走,打得赢就死打”的战术运用到极致,让国军根本摸不着头脑。

说完两位将军的封神之战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这两位将军的两种军事思维是如何碰撞的。

首先薛岳的反八字剪刀阵依赖的是预设战场,需引诱及等待敌人入套,在此其中一旦敌人变路线,阵型便无法使用。

再则国民党军机动能力先天不足:派系林立、补给靠要交通线、士兵们更是穿着厚胶鞋,日行最多三四十里。

而在抗战时日军机动也差,给了薛岳布阵时间;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他们面对华野,差距就明显的凸显出来了。

华野乃至整个解放军都是轻装简行,补给更是由百姓自发的来,在行军中,如在莱芜战役时,我军可以在三天急行军两百多里,当国军反应过来时,他们已被围住了。

另外还有一点是,薛岳多以被动应战,比如在抗战时守武汉、守长沙,他们可以预判日军路线;

而当在解放战争时,他们的对手变了,战术当然也是失灵的。

因为他们碰到的是粟裕的主动造战机的华野,比如宿北战役时,主动避开薛岳锋芒,然后歼灭整编第69师;还有就是在山东战场主动放弃临沂,转头去打李仙洲。

从战争对局当中,就可以看出薛岳更像是一位象棋大师,固定棋盘排兵;

而我军的粟裕更像围棋高手,有弃城池及调敌人,主动且不断的创造优势,如孟良崮战役诱歼整编第74师便是最好的明证。

再者,薛岳与国军主要以占地盘为目标,在解放战争初期占延安、临沂等城,却分兵驻守导致兵力分散;

反观我们,粟裕与解放军则以歼敌有生力量为核心,主动弃城来换取集中兵力。

比较明显的就是莱芜战役中,国军占着空城却白白丢了五万兵,更加明显的是在延安保卫战中,我军主动弃城歼敌万余后再进行收复。

你要说薛岳难道他不懂此理吗,答案很明显,他是懂的,但是在当时他改不了国民党的战略,蒋介石时不时在背后遥控分兵,让他很难打歼灭战。

最后,一切的一切都是时代选择!因为没有永远的胜仗,有的只是顺应趋势的胜利!

如在1949年渡江战役中,薛岳的伯陵防线被破,退守台湾;而我军在粟裕指挥指挥下,三野将士相继解放上海、南京,最终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大将。

粟裕 毛主席

这一切都是国民党体系弊端的暴露,派系的斗争、指挥的混乱,并非薛岳一人能救,也并非是薛岳一人之败!

纵观历史,每次重要的选择都是顺应趋势者!薛岳困于旧战术,而粟裕则更是能看清及掌握战争本质!

世上没有永远的不败法则,有且仅有的是能破定势、顺趋势,方能立足!

任何事情,唯有革新,方能向前!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