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古代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的6首诗,里面有几首状元诗,沾沾喜气,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金榜题名,继而前程似锦,一帆风顺,这不仅是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及其家长们的梦想,也是自古至今无数人的梦想。本文分享金榜题名的

金榜题名,继而前程似锦,一帆风顺,这不仅是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及其家长们的梦想,也是自古至今无数人的梦想。

本文分享金榜题名的6首诗,有几首是状元诗,让我们来看看古人金榜题名后都是如何庆祝的?希望这些诗能为你和家人带来好运。

第1首 唐朝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堪称“金榜题名”最酣畅淋漓的注脚。

孟郊半生困顿,屡试不第,46岁终于高中。前两句以“龌龊”与“放荡”的强烈对比,道尽压抑尽释的狂喜。后两句更以“春风”、“马蹄疾”、“一日看尽”的明快意象,将登科后的意气风发推向极致,马蹄轻快非因疾驰,实因心境飞扬;一日看花非言其速,实喻人生陡然开阔。

长安的繁花,此刻皆为他的荣耀绽放。全诗喷薄着苦尽甘来的生命张力,成为科举成功的喜悦象征。

第2首 唐朝白居易的《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京。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白居易27岁时一举中第,此诗写于他离京返乡“归觐”,也就是拜见父母时。

此诗开篇作者谦称成名是“谬成”,体现儒生的内敛。但他直言金榜题名最大的意义在于“贺亲方始荣”,光宗耀祖、告慰亲恩,道出了科举的核心伦理价值。

诗中描绘同年进士相送的场景,“轩车”、“丝管”显排场,“得意减别恨”写心境,虽有离愁却被登科的喜悦冲淡。

结尾“翩翩马蹄疾”呼应孟郊,但更添“春日归乡情”的温馨,展现功成名就后衣锦还乡的圆满图景。

第3首 唐朝杜牧的《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东都放榜未花开,

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

却将春色入关来。

杜牧26岁进士及第,此诗写给长安的友人报喜。

首句点明放榜时令,次句写新科进士“走马回”的荣耀场景,唐制进士放榜后骑马游街。此诗最妙在后两句,他不直说喜讯,却嘱托长安故人“多酿酒”,因为“春色”即将随他们入关,来到长安。

此处“春色”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春景,更喻指金榜题名带来的蓬勃气象与无上荣耀。

全诗格调明快,洋溢着年轻才子一举成名后的潇洒自信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第4首 宋朝汪应辰的《状元及第归乡》

少年天子重文章,特赐琼林第一觞。

阊阖门开瞻玉座,蓬莱仗下列霓裳。

姓名已上凌烟阁,乡里争看昼锦堂。

莫道儒生无此遇,犹著褐衣行路忙。

汪应辰当时18岁,是南宋最年轻的状元,这是他的归乡诗,诗中充满着自豪和希望。

“琼林第一觞”点明琼林宴上独占鳌头,“凌烟阁”喻功勋不朽,“昼锦堂”用北宋名相韩琦典故,写衣锦还乡盛况。

最妙在尾联,前句“莫道儒生无此遇”自信张扬,后句“犹著褐衣行路忙”急转谦卑,展现状元荣光下的清醒,功名非终点,仕途征程方启。

少年得志却不失沉稳,难得!

第5首 《登第诗》

长说功名重霄汉,今朝身到凤凰池。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时。

九万抟风谁与继,八千为岁岂云迟?

荣光不独乡闾贺,更有天章下玉墀。

这首诗作者存疑,托名唐末徐寅,实为状写状元心境的典范。

“凤凰池”指中书省,“蓬瀛神仙侣”喻同年进士皆才俊。最深刻在第二联,状元及第后竟“回思耕钓时”,暗示对布衣生活的复杂眷恋。

后两联以“九万抟风”出自庄子《逍遥游》,喻壮志,以“八千为岁”自期,尾句“天章下玉墀”强调皇恩浩荡。

全诗在荣耀与自省、壮志与怀旧间张力十足。

第6首 清朝张之万的《贺侄张謇大魁》

三百名中第一仙,花如罗绮柳如烟。

绿袍著处君恩重,黄榜开时御墨鲜。

身出寒门非偶然,名魁金榜岂徒然?

他年若问功名事,忠孝须教两字全。

张之万是张之洞的堂兄,他本身就是状元,这首诗是他祝贺侄子张謇的夺魁之作,代表家族视角的状元礼赞。

“第一仙”直指状元超凡,“绿袍”是新科进士服、“黄榜”、“御墨”尽显皇权荣宠。颈联“寒门非偶然”“金榜岂徒然”强调天道酬勤。

尾联跳出俗套,不以官阶而以“忠孝两全”为功名标准,将家族荣耀升华为道德训诫,体现传统士族对状元子弟的深层期许,功名之上,更有立身之本!

6首“金榜题名”诗分享完了,全是盎然诗意和喜气,希望这份喜气带给每位读到本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