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如何借助背景信息来交叉佐证客户需求的真假?

1. 索要 “基础资料”:看客户是否愿意提供关键信息找理由让客户提供简单资料,验证其需求是否有真实依据,比如:要 “场景
1. 索要 “基础资料”:看客户是否愿意提供关键信息

找理由让客户提供简单资料,验证其需求是否有真实依据,比如:

要 “场景相关资料”:“若您需要 FBA 贴标服务,麻烦发下亚马逊的 ASIN 码,我帮您确认贴标格式,避免后续出错”;

要 “需求佐证资料”:“您提到要符合当地环保认证,方便发下具体的认证标准文件吗?我好精准匹配产品参数”;

判断标准:真需求客户会及时提供(如当天发 ASIN 码 / 标准文件),假需求客户会找借口推脱(如 “晚点发”“暂时没有”),且后续不再跟进。

2. 确认 “小决策”:看客户是否愿意推进具体环节

让客户做简单选择或确认,观察其是否有推进合作的意愿,比如:

确认 “细节偏好”:“样品寄送您更倾向 DHL(3 天到)还是 EMS(7 天到)?我好安排最快的方式”;

确认 “时间节点”:“若报价没问题,我们本周内发合同给您,您周几有空确认?我避开您的忙时”;

判断标准:真需求客户会明确回应(如 “选 DHL,周三有空确认”),假需求客户会模糊回应(如 “随便哪个快递都行”“等我通知”),或不主动确认时间。

3. 同步 “初步动作”:看客户是否愿意反馈或参与

主动发起小范围动作,邀请客户配合,验证其参与度,比如:

同步 “初步方案” 后要反馈:“我按您说的需求,整理了 1 页简单的报价和交期方案,刚发您邮箱,方便 10 分钟后简单说下是否符合预期吗?”;

邀请 “确认小细节”:“产品包装上的文字,用英文还是您当地语言?您确认后,我好锁定设计方向,避免后续修改”;

判断标准:真需求客户会及时反馈(如 “已看方案,交期没问题,价格再聊下”),假需求客户会拖延(如 “还没看,晚点说”),或干脆不回复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