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容
“啤酒行业并非是结构性的衰退,而是受到了周期性影响,这并不可怕。我们有能力应对。”嘉士伯集团首席执行官雅各布(Jacob Aarup-Andersen)说。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期,这个啤酒巨头很忙。在嘉士伯全球精心布置的舞台上,2025年资本市场日活动在假期内举行。投资者们则希望把脉,近年受到压力的啤酒行业将何去何从。
小食代留意到,和雅各布一起登台的,还包括了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他在演讲中透露,嘉士伯中国市场份额在上半年为9%,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们一起关注。
描述增长潜力
在资本日活动现场上,李志刚先是谈及了中国啤酒市场的整体表现。
“2017年以来中国啤酒市场经历了销量下滑,不过这里仍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销量规模远超美国。”但是他指出,从市场价值维度来看,中国啤酒市场的价值规模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二。这意味着,中国啤酒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李志刚看来,支撑这一潜力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他表示,过去十年间中国中产阶层及以上人群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30年这一人群的占比将达到约6%。尽管当前市场受到消费者信心不足的短期影响,但长期来看,中国啤酒市场的整体前景向好发展。
其次,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趋势也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市场表现来看,啤酒高端化趋势已延续较长时间,无论是疫情之前、期间还是当前阶段,高端化这一方向从未改变,整体市场仍在向更高价值的产品结构迈进。”他说。
此外,从渠道来看,“现饮渠道(餐厅、夜场、酒吧、KTV等)面临压力,因此渠道正更多地转向非现饮渠道(超市、便利店、电商、即时零售等)。目前非现饮渠道呈增长态势,且高端品牌在非现饮渠道的销量也在上升。”他说,中国啤酒市场消费场景发生了转变,而这种转变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截至目前,嘉士伯已在中国发展30年,运营着27家啤酒厂。根据李志刚在会上披露的数据,嘉士伯中国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约6%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9%。“虽然不算特别低,不过竞争对手的份额多在20%到30%之间,我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志刚说。
接下来嘉士伯中国如何持续扩大份额?
李志刚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整体策略。从过去8年的发展来看,我们是有的。过去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的能力。尽管当前市场面临挑战,但我们将还继续加大投入,保持现有的增长态势。”
下注“大包装”
对于这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李志刚在活动上也给出进一步说明。
“大城市是我们的核心优势领域之一。”他说,嘉士伯在中国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大城市市场,2017年嘉士伯在中国仅覆盖少数几个大城市,如今已扩展到99个,这些大城市的销量已占其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为整体增长做出贡献。
“在拓展策略上,我们此前的重点是广度,即布局更多大城市并搭建渠道,而现在,我们的策略转向深度。”他解释称,之所以转向深度运营,一方面是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希望将资源集中投入到不同类型的大城市中。
“在一些大城市我们的市场份额为3%或5%,另一些大城市能达到10%,还有一些表现突出的大城市能达到20%-30%。与其分散团队精力去开拓更多新城市,不如先把现有市场做深做透,以确保资源投入的有效性和市场份额的稳固。”李志刚说。
但他也指出,“目前我们聚焦99个城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再增加。未来几年,或许会扩展到150个城市,之后再调整策略。”
在深耕大城市的同时,多品牌策略也是嘉士伯在中国市场的重要竞争力。“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品牌组合,目前运营着约12个品牌,高端品牌为国际品牌,而主流价格带和经济型价格带产品,则以本土强势品牌为主。”李志刚说。
资料显示,重啤拥有由本地品牌和国际品牌构成的多元品牌组合,包括乌苏、重庆、山城、西夏、大理、风花雪月、天目湖、京A等本地品牌,以及嘉士伯、乐堡、1664、布鲁克林、夏日纷等国际品牌。
进入2025年以来,重啤已有6个品牌推出新品,包括“嘉士伯醇滑5°”、“乌苏啤酒天山原酿”、“重庆精酿全麦啤酒1L”、“西夏X5星空”升级版、“西夏特酿”、“天目湖全麦芽”,以及京A的“轻盈马赛克”、“好事橙双”、“桃紫幺幺”等多个限定产品。
同时,嘉士伯还在包装形态上寻求突破,1升装产品便是其中一个创新方向。在活动上,李志刚展示了12款1升装包装创新产品,称还将不断扩大这类产品的规模。
他表示,之所以发力1升装,一方面是它的包装新颖,另一方面其定价也有着吸引力。“受宏观环境影响,人们会转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这些1升装产品的价格约为20-30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22-33元)。”他说。
此外,嘉士伯中国也在布局啤酒之外的业务,包括苏打汽水、能量饮料等。
“从初步表现来看,它们在餐饮渠道、零售渠道与我们现有业务产生了协同效应。今年是我们拓展这类业务的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开局。接下来,我们计划推出更多口味的产品,并进一步扩大分销范围。”他在演讲中说。
“我们不认同”
当下的市场“寒意”,并非中国市场独有的感受,而是全球啤酒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从行业整体来看,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已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信心。”雅各布表示。但他强调,“这是周期性的影响,而非结构性的衰退——无论是我们自身的观察,还是与同行的交流,都未发现当前结构性因素在大幅加剧。
雅各布进一步表示,“我们不认同饮品行业(或酒精饮品行业)存在结构性困境的观点。从整体品类来看,啤酒行业依然充满活力。”
根据他提供的数据,如今全球平均每人每天饮用约8杯饮品(以标准杯计算),其中新兴市场消费者每8杯饮品中,仅1杯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的;而在发达市场,这一比例为4杯。“我们相信,10年后,这两个比例都将提升;20年后,提升幅度将更大。因此,我们相信,饮品行业增长空间充足。”
面对当前的周期性挑战,雅各布展现出充足信心。“这并不可怕,我们有能力应对。过去数年来,嘉士伯经历过无数类似挑战。”他认为,嘉士伯之所以能从容面对挑战,核心在于拥有业内高度灵活且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架构,而应对挑战的关键则在于紧跟消费者趋势,始终保持灵活应变的能力。
在具体战略落地层面,嘉士伯也早已展开布局。
此前,这家啤酒公司宣布了“嘉速扬帆”战略(Accelerate SAIL),并提出了颇具雄心的长期增长目标:到2027年,有机收入实现以4%-6%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持续增长,有机营业利润的增长率还会超过这个水平。“该战略要求我们强化现有能力,我们还组建了一支兼具行业及嘉士伯内部经验的团队。”雅各布说。
去年7月,嘉士伯宣布以33亿英镑收购跨国饮料企业、百事装瓶商Britvic PLC(中文名:碧域)。通过这次收购,软饮料在嘉士伯集团中的销量贡献由16%提高至30%;包括无酒精啤酒在内,非酒精饮料将占总销量的约32%。
“对Britvic的收购,必须说明的是,目前的初步成果令人鼓舞。目前整合工作已顺利推进超过8个月,整合效果远超预期。”雅各布说。正因如此,嘉士伯上调了对此次收购的协同效应的预期。
“此前我们曾表示,有高度信心实现1亿欧元的协同效应,而今天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这一数字已提升至1.1亿欧元。”他说。
雅各布强调,饮品行业是一个规模制胜的行业。“我们需要足够的相对规模,才能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有能力持续对业务进行再投资——这是支撑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