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岁,一般人觉得还正当壮年,事业有了模样,孩子也渐渐懂事。可就在他以为日子该开始顺起来时,一纸病理报告把他打进谷底——口咽癌。

更让他尴尬的是,医生说,这病的根源,很可能是多年以前感染的HPV病毒。他沉默了好久,才低声说:“这个原因……有点难以启齿。”
其实,这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年男性被确诊为口咽癌,罪魁祸首竟然不是烟酒,而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很多人听到HPV,还以为只有女性需要担心,甚至直接和宫颈癌划上等号。但事实是,这个病毒的“杀伤力”早就不分性别、不挑部位了。
HPV不止找女人,它也盯上了男人说起HPV,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哦,那是女人的事儿”。这是一种特别“狡猾”的病毒,它有上百种型别,部分高危型别(比如HPV16和HPV18)与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除了大家熟知的宫颈癌,它还可能引发肛门癌、阴茎癌、喉癌,甚至口咽癌。尤其是口咽癌,近年来在中年男性中的发病率悄然上升,不吸烟、不喝酒的人也中招,很多时候,凶手就是HPV。
它不像烟酒那样有明显的行为路径,却能悄无声息地潜伏在体内,直到有一天病变悄悄发生。
“不干净”不是问题,不了解才是问题这位男子在面对医生时,最难以启齿的并不是病本身,而是那句“你可能是通过口腔性接触感染的”。在我们的文化中,这种话题总是难以启齿,甚至让人羞于启齿。
可医学不讲面子,讲的是事实。HPV可以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口腔性行为,是越来越被证实的一个传播途径。
这并不意味着某个人“不干净”,而是我们对它了解太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听过HPV和口咽癌有关,更别说防,连查都没有查过。

越是羞于谈论的事,越容易被忽视,最后成了伤人最深的那一刀。
口咽癌不靠烟酒,也能盯上你过去我们一提口腔癌、喉癌、咽喉部肿瘤,第一反应都是“是不是抽烟喝酒太多了”。
这固然是高危因素,但不可忽视的是,越来越多不烟不酒的中年人也开始中招。这背后的变量之一,就是HPV。根据临床研究,HPV阳性的口咽癌患者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这类癌症的好发部位包括舌根、扁桃体、咽部侧壁等地方,很多时候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最多就是嗓子疼、异物感、吞咽困难,但一开始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上火”“扁桃体炎”“咽炎”。
等到真正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是中晚期。这就让人非常被动。
HPV疫苗,真的只适合女孩子吗?说句实话,很多中年人根本不知道男的也能打HPV疫苗。但事实上,不仅能打,打得早还有预防作用。

目前市面上批准的九价疫苗已经明确适用于9到45岁的男性和女性,但很多地方男性接种率依然低得可怜。这背后不是资源问题,而是认知问题。
有些人觉得“男的打这个干嘛”,还有人怕被人误解,甚至有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儿子去接种。可现实是,HPV不仅会传染,还会在体内潜伏多年,等到症状出来时,往往就晚了。
这并不是恐吓,而是临床上反复出现的现实。
那些你忽视的“信号”,身体早就提醒你了
很多人都以为癌症突然来袭,其实身体早就给过信号,只是你没当回事儿。
比如持久的喉咙疼、总感觉有异物、耳朵莫名其妙地疼、声音变哑、吞咽困难、颈部有个包块不消……这些都可能是口咽部肿瘤的早期表现。
尤其是那种“老是感觉嗓子不舒服”的症状,很多人就靠着含片、润喉糖应付过去,耽误了最佳的诊断窗口。身体不会骗你,只是你不够重视它的话语。
不是“乱”了才会得病,而是不懂防护才出事
很多人听到HPV就自动把它和“乱”挂钩,这种偏见害人不浅。
要知道,HPV感染非常普遍,有研究显示,80%以上的性活跃人群一生中至少感染过一次HPV,只不过大多数人免疫系统能清除它。
问题是,有一小部分人清除不了,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经过数年甚至十几年,才慢慢发展为病变。
这和你是否“洁身自好”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个病毒的存在,并采取了应对措施。
你以为的“成人话题”,其实是每个人都该了解的健康常识我们总以为健康教育要避开一些“敏感话题”,可偏偏这些“敏感”才是最该公开说清楚的。HPV不是性病,而是一种病毒感染,它的传播方式可能比你想象得更简单。
比如共用剃须刀、牙刷、亲密接触都有可能构成传播途径,尤其是在黏膜破损的情况下。
很多人直到确诊,才知道这个病毒的存在,才开始追悔当年没打疫苗、没做检查。那时候说什么都晚了。而真正的防线,应该在“没事的时候”就已经筑好了。
你可以不谈,但不能不防就像那位44岁的男人说的:“原因有点难以启齿。”可真正令人难以启齿的,不是感染的方式,而是我们集体的沉默。我们可以害羞,但不能回避;可以不说,但不能不做。
如果你40岁上下,或者家里有这个年龄段的亲人,建议定期做口腔和咽喉部的专科检查,尤其是有反复不明原因咽喉不适的人,更不能大意。
如果还在疫苗接种年龄范围内,赶紧去接种疫苗,别等事发之后才追悔莫及。

我们总说“预防胜于治疗”,但在现实中,很多人连“怎么预防”都不知道。HPV疫苗、健康检查、生活习惯管理,这些才是我们真正能做、能控的东西。
写在最后不是每一次沉默都能换来平安,也不是每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都该被遮掩。如果说这篇文章能让你稍微正视一下这个病毒,能让你或你家人多一份防范,那就值得了。
健康,不是靠运气保的,是靠知识守的。
参考文献:
[1]邓英, 刘强, 胡小玲.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口咽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4, 59(2): 95-100.
[2]李娜, 赵璐, 王志强. HPV疫苗对男性预防相关癌症的意义[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5, 41(4): 510-514.
[3]张晓宇, 陈思, 韩子涵. 口咽癌的早期症状与误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 2023, 24(6): 332-335.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