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常是世间唯一的常态。从小时候记忆中的表姐丽娜因车祸走了,到身边的亲人小姨、奶奶、外公外婆、舅舅、三爹,到大学同学杨勇车祸、焦刚脑出血、前几天的刘伟跑步心梗,人走了留在记忆中的还能有多少,还有许多与自己没有交集的许多人,扳指头算算还有一起待过的同事楚立军、陈庆华、窦启礼,还有经常约着玩的张宝国、盖鹏……还有一些只有一面之缘的亲戚和不熟悉的人……

事实上要接受自己由耳聪目明的青壮少年,逐渐成为眼花耳背的佝偻老人,接受自己的容貌由鲜妍丰腴转为鸡皮鹤发;也要接受今日的华丽风光,明日或许就是狼藉一场,又或者今日愁云惨雾,明日可能就是绝处逢生。

曾流行这样的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当然,我们也要能接受,死亡也是无常,来了就要接受。然而,我们真是知道死亡终会来临,就什么都不去做吗?也不是的。
死是神识的流转,我们要去面对;可以这样理解,死亡不是没有,是移民到另外的世界,所谓五趣流转六道轮回。我们看到亲朋好友移民到国外,都会为他饯行;面对自己或亲朋好友舍去这个已不堪用的色身,也不需悲伤,或许借此能换个更好的色身,或移民到更好的世界去。滔滔江河水奔赴大海,再蒸发成气、成雨,又下到这个地面来。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流转不停,又有何惧?
不期而遇,相伴相随,是在海航飞机听到的,颇有感触。而人活着,也要有活着的目标,我们有时会因为无常而沮丧,但也要从无常里,学习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所以活着就有希望,生存就是力量。如果世间一切永恒不变,则世界必然一片死寂;唯其一切法是由因缘和合而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所以能不断更新,才能生生不息,才能在残破中看到一线生机。体力随着年龄渐增而衰弱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的智慧、慈悲,能随着年龄渐增而长进,智慧和慈悲也能解决问题。

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我们不妨心态放平,等待转机。正如南宋文学家陆游的诗句所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遇到难题,就持平常不过的心态,能经得住风吹雨打,我们定能守得到云开月明。

所谓“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每个人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个人都有能力把自己的命运撑起来,培养起好的心态,当事情还有转机,我们应努力把握;当遭遇已成定局,应学会接纳与感恩,并积极寻找背后的阳光。要知道无论怎样都能快乐地生活,只要我们愿意去调适心态。而只要心态好,我们的人缘就一定会好,因为我们懂得宽容;只要我们心态好,做事就顺利,因为不斤斤计较;只要我们心态好,生活就会愉快,因为懂得放下过去的种种不幸。好的心态能激发善良的潜能,这就是看不到的、最大的财富。

将自己闭锁与他人隔开,拒绝沟通。是为了保护自己,求得自身安全,以免与他人来往时受到伤害。但是越闭锁就越不能与人沟通,对自己的损失就越大。唯有开朗的心胸,才能左右逢源、愉快顺利。而一般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在不安定的心态及环境,因为不安定,所以我们的生活言行就显得很不平稳,导致自己和别人之间缺乏和乐的气氛。我们如果能前念与后念、过去与现在没有冲突,与人相处又能相互关怀,生活怎会不快乐?而这个关键点就在于,把自己的心态时刻调适好,不要因为身体受了苦,感受到了人家的批判就消沉,只要心里状态天天是正常和平静的,那不就是“日日是好日”吗?

狗尾续貂,人到死亡时,种种挂念当中,最挂念的就是死后要到哪里去?佛经指出,所谓“一心法界”,死后的去处有四种圣人的境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有三种善道(天、人、阿修罗),有三种恶道(畜生、饿鬼、地狱),一共是十种道路。一般人,四圣不容易有份,三善三恶的六道轮回,这是必然的。会到哪一道?这也是不由挂念。因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平时所做的善恶业,这时都已安排好了你的去路。生命的结案,是善道?是恶道?就要看自己往昔所造的诸业。死亡教育,应该面对现实,接受死亡的考验,并为来生结个好缘,揭谛揭谛,自说重要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