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2025年11月17日电 从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多创业者从中看到了机会并积极响应号召,带动着身边乡亲们一起投入其中,眼看日子有盼头了,可随着政府征地的开展,使部分创业者多年的投入都可能面临着打水漂的情况。近日,河南省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孙集大队安庄村90后创业者刘先生,他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当地创办关于农产品的公司,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但却因当地土地征收政策的开展,这个运转良好的企业面临无偿关停的困境,曾多次求助当地相关部门却被以“找国家去”为由推脱。
作为俩个不满3岁孩子的父亲,刘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让他看到了农村创业的希望。“我听到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觉得这是咱农村青年干事的好时候,我明白青年强则国强,也希望自己作为青年能去出一份力去参与到国家强大建设的目标之中去。”当时的刘先生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保持着与乡邻共谋发展的初心,他依托自己家承包了近40年期限的几十亩土地,又另外租了其他农户的土地,加起来近几百亩,并且创办了一家农产品种植销售企业,专门从事特色农产品的培育、种植与销售。
从刘先生提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看到,涉事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明确归属其家庭,承包期限清晰,证件齐全合法。“从山东金乡采购优质种子,在这几十亩核心地块进行培育孵化,再推广到周边几百亩土地进行大规模种植,收获后统一运往市场进行销售,从采购,种植到售卖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自刘先生介绍,经过数年打拼,企业已实现上百吨的年产量,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增收。因其属于农产品自产自销范畴,符合国家扶持政策,一直享受相关免税优惠。
就在企业经营逐步规模化、前景日益明朗之际,一份土地征收公告打破了所有平静。“没有任何人提前和我们充分沟通,一纸公告就把土地性质改了,说要征收,但对我的企业只字不提补偿。”刘先生说,他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整理了企业经营规模、投入明细、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材料,多次前往商丘市示范区及张阁镇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依法对其企业多年的投入给予合理补偿。
让刘先生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合理诉求并未得到积极回应。“我把公司从种子采购、育苗、种植到销售的全流程都讲了,也出示了土地承包证、经营台账等所有证明材料,可上级领导就一句话:‘你执行的是国家的政策,在我们示范区没有这种政策,你找国家去吧。’”刘先生无奈地表示,这句冰冷的回应让他心灰意冷。“我响应国家号召创业,现在遇到困难了,却被推来推去,没有人愿意去帮助我。”
据刘先生估算,几年来他在土地改良、种子培育、灌溉设施、仓储设备购置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入已达数十万元,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自己的积蓄,一部分是向亲友的借款。“如果真的无补偿征收,我不仅血本无归,还得背上债务,家里俩个小娃等着吃饭,跟着我干的乡亲们也没了生计。”说到这里,这位年轻的创业者红了眼眶。
为了留存证据,刘先生将每次与相关部门沟通的过程都进行了录音。“我说的每一句话都属实,如有虚假,我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刘先生出示了部分录音文件,其中确实清晰记录了相关工作人员“找国家去,不要找我”这种不作为的回应内容。
针对刘先生的遭遇,他也咨询了相关法律专业人士,河南某律师事务所李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农村承包地时,应依法给予土地补偿费、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被征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以及合法的农业生产经营投入等,应当予以合理补偿。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离不开对农村创业者的支持与保护。”李律师认为,地方政府在执行土地征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创业者的实际投入与合法权益,不能简单以“地方无政策”为由推脱责任,更不能让响应国家号召的创业者“寒了心”。
就此事联系了商丘市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将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了解。张阁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则以“正在处理中”为由,未作出进一步说明。
“我相信国家政策的出台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去开展的,遇到这种情况,也期盼着相关部门能给我一个公道。”刘先生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得到合理的补偿,让企业能继续经营下去,不辜负跟着他干的乡亲们,也能给家里的孩子一个稳定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