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苏士澍 | 水墨归真——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名人录

【序言】文/王振德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水墨归真”,寓意着以水墨

【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水墨归真”,寓意着以水墨技法为载体,拨开艺术创作中的浮华迷雾,回归质朴纯粹的本真之道,探寻艺术最原始、最真挚的表达。水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万千气象。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简单纹饰,到历代名家笔下的文字、山水、花鸟、人物,水墨艺术历经千年沉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却能用黑白二色,展现出天地的苍茫、自然的生机;传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波澜与宁静。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作的形式与风格日益多样,许多创作者陷入对技巧、潮流的盲目追逐,却逐渐遗忘了艺术的初心。“水墨归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倡导艺术家们放下刻意的雕琢与繁复的修饰,以纯粹的心境,回归水墨艺术最本质的表达。用一支毛笔,蘸上墨汁,在宣纸上用真心来描述,让每一根线条、每一团墨色,都成为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的艺术创新,是扎根于对传统的敬畏与传承,基础上才能有创新有突破!而“归真” 并非固步自封,而是以澄明之心与古人对话,以赤子之态为时代立言。当画家以“归真”之心进行水墨创作,便是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净土。在这里,没有外界的纷扰与评判,只有创作者与水墨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水墨归真,不仅是艺术技法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它让作者在笔墨流转间,触摸到艺术的真谛,感悟到生命的纯粹与美好。愿观者能于此邂逅水墨的本真之美,感受中国书画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天津文史馆馆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苏士澍题】

艺术家简介

苏士澍 1949年3月生于北京,满族。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自幼酷爱书法篆刻,少年时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中青年后师从启功先生近三十年。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的编辑出版工作。几十年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与研究、对汉画像砖、石以及历代碑帖、拓片都有深入的研究。书法兼习诸体,擅长鸡毫作篆隶,饶有特色;行草流畅,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在日本及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及书法讲学活动。主编多卷本《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法书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苏士澍 以翰墨为翼 托举文化传承的苍穹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浩瀚星空中,苏士澍先生无疑是一颗格外耀眼的星辰。他以对书法艺术的赤诚热爱和矢志不渝的坚守,在书法创作、文化传播、教育推广以及国际交流等诸多领域纵横驰骋,斩获累累硕果,成为书法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

1949年3月,苏士澍先生诞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满族的血脉赋予他独特的文化底蕴,自幼便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5岁时,在爷爷的熏陶下,他开始接触书体和汉字。那灵动的线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像磁石一般吸引着他,从此开启了他的书法之旅。

20世纪60年代,苏士澍先生有幸考入北京市少年宫金石书法小组,拜入著名书法篆刻家刘博琴先生门下。刘博琴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技艺,为苏士澍先生奠定了坚实的书法基础。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法的养分。篆、隶、楷、行、草,每一种书体他都潜心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1965年,北京电视台举办全国少年儿童书法比赛。苏士澍先生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感悟力,代表北京市少年宫参赛,一举夺得第三名的好成绩。这次获奖不仅是对他过往努力的肯定,更为他未来的书法之路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激励着他在书法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前行。

中青年时期,他又得到了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青睐,跟随先生近三十年。在启功先生身边的日子里,他不仅在书法技艺上突飞猛进,更在艺术理念和文化修养方面深受启发。启功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苏士澍先生的心田。这让他深刻领悟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在启功先生的影响下,苏士澍先生在篆刻、书法、收藏、鉴赏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士澍先生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诸体皆通且各有千秋。他擅长用鸡毫作篆隶,这是他书法艺术的一大特色。鸡毫笔柔软而富有弹性,使用起来难度极大,但苏士澍先生却能巧妙地驾驭它,将鸡毫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篆隶线条苍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既有古朴的金石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趣,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书法故事。他的行草则流畅自然,韵味悠长,笔墨之间洋溢着洒脱自在的气息。

在创作过程中,他注重笔画的粗细、长短、疏密变化,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和连贯。这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富有韵律的美感。每一个字都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纸上跳跃、舞动,给人以美的享受。例如他创作的篆书作品《满招损,谦受益》,在章法布局上自然和谐,疏密得当。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恰到好处,既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松散,整体给人一种整齐而又灵动的感觉。在形体和结构上,笔画圆润饱满,线条流畅典雅,肉中带骨,充满质感。用笔时,他不求笔画粗细的明显变化,而是追求一种均匀、含蓄的美感,让线条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整幅作品含蓄内敛又不失洒脱,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除了在书法创作上取得卓越成就,苏士澍先生在书法文化传播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年来,他投身于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的编辑出版工作,将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每一本书籍中。他策划、组织、编辑和出版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图书,如《中国法书全集》(十八卷)、《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观》(一百卷)、《历代碑帖法书选》丛书等。

这些书籍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书体的演变和发展都在书中得到了详细的阐述和呈现。通过这些书籍,读者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书法大家们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领略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些图书累计发行量达千万册,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为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苏士澍先生凭借在出版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中国出版界最高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苏士澍先生始终将书法教育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对青少年书法教育的关注,更是贯穿了他的整个艺术生涯。他深知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智慧。让孩子们学习书法,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更能够让他们在一笔一划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为了推进书法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他不辞辛劳,足迹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区市的100余所学校。每到一所学校,他都会深入课堂,亲自指导孩子们写字。从握笔姿势、基本笔画到结构布局,他都耐心细致地讲解和示范。他发现很多孩子在写字时存在东倒西歪、错字、倒插笔等问题。于是他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提案,呼吁社会各界重视青少年书法教育。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教育部、中国文联共同启动了"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培养7000名种子教师,为书法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士澍先生还经常走进校园举办书法讲座和展览,用自己的作品和亲身经历激发孩子们对书法的兴趣。他鼓励学生们"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认为学习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品德和修养的塑造。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书法,拿起毛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公益活动方面,苏士澍先生同样不遗余力,展现出一位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和人文情怀。每年春节期间,他都会积极参与"送万福、进万家"活动。他深入铁路、环卫、消防、航天等行业的基层单位,为一线工作人员免费写春联、送福字。他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手中的毛笔如同一支魔法棒,为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和温暖的祝福。在活动现场,他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为每一个人书写,与大家亲切交流。他的作品不仅是一幅幅书法佳作,更是传递爱与关怀的纽带,让那些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他还积极参与各类书法公益拍卖活动,将拍卖所得款项用于慈善事业,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灾区的重建工作等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深刻内涵,在书法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带动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公益事业。

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苏士澍先生也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2024-2025年间,"翰墨传薪——苏士澍  星弘道 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先后在北京荣宝斋和日本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以中日书法艺术"同源异流"为主题,集中展示了苏士澍先生与日本书坛泰斗星弘道的80余件精品力作。

苏士澍先生展出的作品涵盖篆书、行草等多种书体。他的代表作《汉字颂》以苍劲有力的笔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基因,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从甲骨文的古朴神秘,到金文的雄浑大气,再到篆书的规整严谨、隶书的蚕头燕尾、草书的自由奔放、行书的流畅灵动,《汉字颂》仿佛是一部中国书法的简史。这让观众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在展览期间,苏士澍先生还与日本的书法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艺术理念。他用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语言,跨越了国界和文化的差异,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年少时的懵懂热爱,到成长为书法大家,苏士澍先生用一生的时间书写着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他在书法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在文化传播中的卓越贡献、对书法教育的深切关注以及在公益和国际交流中的积极作为,都让他成为书法界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人投身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文化使者,怀揣着对书法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在笔墨间传承着文化火种,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苏士澍先生将继续以翰墨为翼,在书法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为中国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品欣赏

此作品请横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