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热搜有点浪漫——中国要去找“地球2.0”。
先上四道硬菜。
其一,“鸿蒙计划”把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搬到月球背面,像给宇宙装了一间隔音录音棚,去听大爆炸后的婴儿啼哭;
其二,“夸父二号”要飞到太阳极区上空,直视“北极”和“南极”,给空间天气来个提前预警;
其三,系外地球巡天卫星专攻类地行星,在浩瀚星河里找和我们差不多的岩质小伙伴;
其四,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盯住黑洞边缘和中子星表面,专治“宇宙极端病”。
四菜齐翻台,目标都是一样的:从现象走到本质,再把本质变成能力。
中国科学家提出的“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HES)瞄准的是太阳系近邻约32光年内的类日恒星,100颗一个个查,至少5年耐心做测量,力争实现“从0到1”的突破。说白了,就是用微角秒级的“火眼金睛”,把恒星被行星轻轻拽动的那点抖动看清楚,算出哪颗才可能是我们的“第二家园”。这活儿不靠情怀,靠的是精度、算法和长期主义。
夸父二号如果把太阳风暴的脾气摸清了,我们的电网、通信、金融系统就能少被天上那点子脾气左右;eXTP跑去极端环境做“物理学体检”,给基础科学和工程边界加码;系外地球巡天与CHES的路线配套起来,带动高稳定光学、精密测量、星地协同算法一起进步。
这也是中国空间科学从“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路数:不跟着热点跑,而是把早期宇宙、太阳—地球系统、宜居行星这些终极问题,一口气布局成体系。有人打趣:“房贷还没还完就要攒飞船票了。”老叨认为,票先不急着买,先把航线画准、把船造好。
老叨基本肯定等不到那一天了,这是真心话。星际移民不是明天的事,但无限想象是今天的义务。
新闻来源:央视新闻 光明网 新京报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