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呃——”
凌晨三点,肚子里一阵翻江倒海,跑了三趟厕所才勉强好点,绝壁是晚上7点的那顿外卖造的。
那份标价28实付8.8的卤肉饭,当时觉得捡了大便宜,此刻却让我悔不当初。它为什么能这么便宜?这个问号,和胃里的翻搅一样,让我难以入眠。
外卖不能当饭吃!不能顿顿吃外卖!
我们都在这个系统中,既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
1.用户全场五折、满20减15、新客0.1元吃鸡腿饭……
平台的补贴大战,像一场盛大的狂欢,精准地砸中了我们“占便宜”的人性弱点。
75%的消费者因外卖更便宜而放弃堂食。
我们迅速习惯了这种不正常的低价,并视之为理所当然。胃痛和腹泻成了偶尔付出的、可以接受的代价。
为了3元好评返现,我们熟练地拍照、夸赞、提交,为虚假繁荣丢了良心。
我们以为自己赢了,直到发现选择越来越少——
周围好吃的实体店悄悄关门,存活下来的餐馆,味道和分量也悄悄缩了水。我们用肠胃和真实,换来了满屏的便宜和虚伪。
2.商家用户端的狂欢,建立在商家的痛苦之上。
一份售价20元的鸡丝面,经历平台服务费、配送费、以及“百亿补贴”的分摊后,老板到手仅10.9元。
订单越多,可能亏得越狠。
这是一场“囚徒困境”。
不参加活动,就没有曝光,死路一条;参加活动,利润被榨干,生不如死。
一家湘菜馆为冲单量投入五六万补贴,最终发现是一场空:“要做多少单才能把这笔钱赚回来?”
于是,成本必须被转嫁。
28元的卤肉饭,若想在那套规则下存活,只能在成本不超过10元的框架内设计。
新鲜食材换成廉价冻品,分量悄然缩减,操作流程能省则省。
最后,一碗“便宜”的外卖,成了商家无奈、用户受害的产物。
3.骑手配送费为何能这么低,甚至免费?压力最终传导给了闭环中最辛苦的一环——骑手。
平台通过复杂的算法,不断压缩配送时间,调整奖惩规则,将成本压力极致地转嫁给骑手。
他们的收入与时间赛跑,与每一个红灯、每一次电梯的延误为敌。
有的平台用“灵活用工”界定关系,从而规避社保等主体责任。
风雨无阻的奔忙背后,是缺乏保障的焦虑与风险。
我们用1元买的配送服务,是一个骑手用安全与汗水混搅中冲刺出来的。
这个系统的效率,建立在无数骑手的疲惫之上。
4.平台有人会问,平台又补贴又烧钱,图什么?
答案是:图一切。
新玩家入场,要“百亿补贴”撬动市场;
老玩家应战,要守住江山。
它们争夺的不是一餐一饭的利润,而是用户习惯、市场份额、流量数据和资本故事。
补贴是武器,低价是诱饵,目的是培养彻底的路径依赖。
当你习惯打开一个APP解决饮食,它便拥有了定价权。现在的亏损,是为未来垄断市场后盈利铺路。
它们也困在自己发起的游戏里。
不敢先停下补贴,生怕用户瞬间流向竞争对手。只能不断加码,卷入更多商家、骑手和用户,共同沉沦。
5这个闭环并非无解,但需要每一方的觉醒和行动。
便宜,是这个时代最昂贵的代价。
它最终会由我们每一个人来支付,
通过不再健康的肠胃,
通过消失的好味道,
通过骑手们的奔波与风险,
通过再也回不去的、一个正常应有的市场环境。
当然,外卖平台创造了巨量的就业岗位,但食品安全,最不能成为被漏掉的一环。
我默默地在门口贴了个便签,未点外卖,请骑手朋友,别再敲错门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