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王子朝宝藏-不见冢宝藏之秘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后,王室内部爆发长达数年的权力斗争。王子朝控制王城(今洛阳),而王子匄则流亡至泽邑(今河南新郑)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后,王室内部爆发长达数年的权力斗争。王子朝控制王城(今洛阳),而王子匄则流亡至泽邑(今河南新郑),公元前516年秋冬,晋国出兵支持王子匄复位,王子朝战败后,在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支持下,携带周室典籍、礼器等重要财物沿宛洛古道南下逃至楚国都城(今南阳附近)。由于楚国当时也陷入内乱,被迫滞留于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九年后,王子朝被周敬王派刺客刺杀,其携带的典籍和礼器下落不明,导致中国史料断代。

周敬王十四年秋,南阳鸭河的芦苇荡泛着惨白。十七岁的晁安在父亲晁忠的灵前跪了三天,直到下葬时,才发现父亲贴身藏着的青铜虎符断成两截,一截刻着 “朝” 字,另一截嵌着细碎的玉纹。

“你爹是周天子的护卫,九年前天子在西鄂被刺后,他带着这符回来了。” 村老用袖口擦着泪,指了指村西那座突兀的土冢,“那不见冢里埋着的,说不定就是天子的冤魂。”

晁安摩挲着虎符上的裂痕,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呓语:“苍璧礼天,黄琮镇地,六器归位,秘藏自现。” 他翻出父亲枕下的旧绢,上面画着奇怪的地形图,标注着 “冢岗庙”“鸭河口” 等字样,与村里老人说的周天子王子朝定居地正好吻合。

当夜,晁安揣着虎符潜入冢岗庙。月光下,庙前的石案上刻着与虎符玉纹相似的凹槽。他将断符拼合着嵌进去,石案突然发出 “咔嗒” 声响,露出暗格,里面躺着半块玉琮和一卷残简。残简上的字迹模糊,只辨认出 “周典藏于水府,六器为钥” 几个字。

“果然有宝贝!” 暗处突然窜出三个黑影,为首的是镇上的盗墓贼老三。晁安急中生智,抱着玉琮滚进芦苇荡,听着身后传来老三的咒骂:“那可是王子朝带的周室重器,听说还有编钟和大鼎!”

奔逃间,晁安撞进一间渔屋。白发老妇递给他一碗热汤:“我夫君当年也是护卫,天子被刺前夜,曾让人将六器分藏各处,说要等能安邦定国的人来取。” 老妇掀开床板,露出另一半玉琮,“这是他临终前托付的,说与虎符配成一对,才能找到典籍。”

晁安将两半玉琮合在一起,琮壁上立刻显现出星图纹路,与绢上的地形图恰好对应。按照图中指引,他来到鸭河深处的溶洞,洞壁上嵌着苍璧、青圭、赤璋等玉器,正是周室祭祀用的 “六器”。当他将玉琮按星图位置嵌入凹槽,洞底石盖缓缓升起,露出堆满竹简的地窖,角落还立着青铜编钟,钟身的乳钉纹路与村老描述的一模一样。

“总算找到了!” 老三带着人闯进来,举着火把逼近。晁安突然想起父亲说过 “水府藏珍”,猛地推倒旁边的陶罐,地下水瞬间涌进地窖。慌乱中,编钟被撞得发出巨响,震得洞顶石块纷纷坠落。晁安趁机抓起几卷治水、历法的竹简,抱着玉琮从侧洞逃了出去。

回到村里,晁安发现老三的人正逼着村民寻找宝藏。他急中生智,将玉琮扔进 “不见冢” 的盗洞,大喊:“宝藏埋在冢里!” 趁众人哄抢着挖冢,他带着老妇和珍贵竹简躲进深山。

三年后,晁安听说孔子正在整理典籍,便背着竹简一路北上。见到孔子时,他递上残简:“这是周室的文脉,该交给先生。” 孔子轻抚着竹简上的朱砂印记,叹息道:“这是华夏根脉啊。”后来,晁安回到鸭河,看着村民们在 “不见冢” 旁立起石碑,上书 “晁氏始祖长眠之地”。他将虎符和玉琮埋在冢前,从此以渔为业,世代守护着这片土地。有人问起宝藏的下落,他总是笑着说:“真正的宝藏,早化作了治世的学问。”

千百年过去,“不见冢” 依旧矗立在鸭河畔。每当暴雨过后,偶尔会有人在河边捡到刻着古字的残片,却再也没人找到过完整的周室典籍。而晁氏后人世代相传着一个秘密:当天下太平之时,六器归位,那些沉睡的文明瑰宝,才会重新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