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12-15万元中型新能源SUV市场中,零跑C102026款增程式210激光雷达版与长安启源Q07 2025款145尊荣型凭借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竞争格局。前者以激光雷达辅助驾驶为核心卖点,兼顾增程式长续航与科技座舱,满足技术尝鲜者对智能化的追求;后者依托插混系统的平衡优势,通过经济性优化与家庭场景舒适配置,契合务实型用户对实用性的需求。两者在外观设计、内饰空间、动力性能及辅助驾驶领域均展现出独特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
一、外观设计




零跑C10(读测评)采用“时空胶囊”设计语言,封闭式前脸通过参数化矩阵纹理营造科技感,15mm宽贯穿式LED日行灯集成128颗LED灯珠,支持动态迎宾灯语与10种场景模式切换,引擎盖双棱线与梯形进气口形成视觉下压效果,强化运动姿态。车身尺寸为4739×1900×1680mm,轴距2825mm,悬浮式车顶通过黑色A/B/C柱与D柱镀铬饰条形成反差,隐藏式电动门把手采用弹出式结构,降低风阻至0.28Cd。18英寸双色多辐轮毂采用轻量化铝合金材质,单只减重1.2kg,匹配235/55 R18米其林e·PRIMACY低滚阻轮胎,胎面花纹深度优化至1.6mm以提升静音性。车尾1.2m熏黑贯穿式尾灯采用3D立体晶格纹理,内部集成256颗LED灯珠,激光雷达模块与车身同色设计融入前挡风玻璃上方,通过导流槽结构降低风噪。提供金属黑、天幕灰、曦露紫(珠光漆工艺)、冰川白、星河银、墨玉青六色选择,全景天窗面积达1.14㎡,采用Low-E隔热玻璃与电动遮阳帘。




长安启源Q07以“扶光设计语言”为核心,无边界格栅通过128个菱形参数化单元实现渐变开合,搭配160颗LED灯珠的数智飞翼2.0贯穿式日行灯,支持10种动态灯语编程与音乐律动功能。车身尺寸4837×1920×1690mm,轴距2905mm,悬浮式车顶通过黑色车顶与车身双色搭配形成视觉分层,无框车门采用双层夹胶玻璃与隐藏式密封条设计,提升静谧性同时降低风噪。19英寸涡扇式低风阻轮毂通过空气动力学优化,风阻系数较传统设计降低12%,匹配245/55 R19马牌EC6静音轮胎,胎侧采用聚氨酯泡沫层隔绝震动。车尾1.3m环形贯穿尾灯采用光纤导光条技术,支持流水转向与呼吸闪烁效果,隐藏式后雨刷与高位刹车灯集成于扰流板,后保险杠通过扩散器结构优化气流。提供月华银(纳米级陶瓷镀层)、松烟墨、碧空蓝、晨曦金、曜石黑五色选择,全景天窗面积1.2㎡,支持电动遮阳帘与雨量感应辅助关闭功能。
个人观点:零跑C10(用车口碑)的激光雷达模块与车身融合度较高,科技感突出但设计风格偏保守,更适合追求低调智能化的用户;长安启源Q07的无框车门与动态灯语更具视觉冲击力,设计元素丰富且富有未来感,能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两者均通过隐藏式门把手与低风阻轮毂优化能效,零跑C10轴距虽短但通过CTC 2.0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弥补空间短板,实际体验差异不大。
二、内饰空间




零跑C10内饰遵循“科技自然美学”理念,14.6英寸2.5K中控屏与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组成双屏系统,屏占比达92%,搭载高通骁龙8295P芯片与Leapmotor OS 4.0 Plus系统,支持实时3D桌面、双屏SR环境模拟与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触控)。座椅采用婴儿级有机硅面料,通过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前排座椅支持170°放平与10点式按摩(含肩部/腰部/臀部独立控制),后排坐垫长度514mm且靠背角度两档可调(27°/32°),中央扶手集成15W无线充电与弹出式杯架。车内配备26处储物格,包括中控台下方12L镂空区、门板雨伞槽(支持T型伞收纳)及座椅背后隐藏式挂钩,后备箱容积370-835L(后排4/6放倒),支持3.3kW对外放电功能。音响系统升级为12个普瑞姆扬声器,支持7.1通道环绕声与杜比全景声技术,头枕内置双声道扬声器实现主驾专属音效。




长安启源Q07以“天域座舱”为核心,15.4英寸“向日葵”可旋转大屏支持15°自适应调节(主驾侧向内旋转10°/副驾侧向外旋转5°),搭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与AI天枢大模型,实现全场景语音控制(可见即可说/连续对话/多音区识别)。副驾配备“女王座椅+零重力座椅”组合,腿托延伸320毫米并支持一键躺平(160°),座椅采用Nappa真皮与打孔工艺,支持8点式按摩与通风/加热功能,后排座椅靠背28至41度多段调节(每3°一档),前后排均配备加热/通风功能(三档可调)。车内提供256色氛围灯(支持分区控制与音乐律动)与9扬声器布局(含独立低音炮+顶棚环绕声单元),顶棚采用麂皮材质与星空点缀工艺提升豪华感。后备箱容积763L(标准状态),扩展后达1759L(后排纯平放倒),配备电动尾门(支持感应开启/位置记忆)与双层设计(下层隐藏式储物槽容量42L)。
个人观点:零跑C10的科技配置更具前瞻性,8295P芯片与双AI大模型显著提升交互流畅度,母婴级环保材质与多场景座椅调节强化家庭适用性;长安启源Q07的零重力座椅与按摩功能更贴合舒适需求,763L后备箱容积在载物能力上更胜一筹。两者均通过储物空间巧思与氛围灯设计提升体验,但零跑C10的3D桌面与SR模拟功能对新手驾驶者更友好。
三、动力性能





零跑C10采用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与后置电机组合,电机功率170kW,峰值扭矩320N·m,匹配28.4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210km,综合续航1190km,支持0.3小时(30分钟)快充至80%。增程器热效率41%,采用EGR废气再循环与双VVT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运转噪音较上一代降低5dB(1米处噪音≤62dB),电机采用扁线绕组与油冷技术(油冷系统流量20L/min),续航能力稳定(NEDC工况续航衰减率≤8%)。底盘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铝合金下摆臂),由Stellantis团队调校,配备LMC一体化运动控制技术(集成ESP/ABS/TCS),可在120km/h爆胎时0.3秒内完成扭矩再分配(单轮制动压力达18MPa)。实测百公里加速7.68秒(0-60km/h 3.8秒),最高车速170km/h,WLTC工况油耗5.1L/100km(馈电状态),电池循环寿命达2500次。




长安启源Q07搭载智慧新蓝鲸3.0插混系统,1.5L发动机(米勒循环/压缩比16:1)功率72kW,电机功率165kW,综合峰值扭矩455N·m(电机扭矩320N·m+发动机扭矩135N·m),匹配21.5kWh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结构),CLTC纯电续航145km,综合续航1345km,支持0.25小时(15分钟)快充至80%(DC 350V平台)。发动机采用350bar高压直喷与智能热管理技术,热效率42%,电机采用I-PIN扁线绕组与主动油液散热(油温控制精度±2℃)。底盘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挂(液压衬套优化),配备博世华域DP-EPS转向系统(转向比14.5:1)与大陆One-Box制动系统(制动距离36.2m/100km-0),实测百公里加速7.36秒(0-60km/h 3.6秒),最高车速180km/h(电子限速),WLTC综合油耗1.1L/100km(纯电模式)、5.3L/100km(馈电模式),电池循环寿命达3000次(容量保持率≥85%)。
个人观点:零跑C10的增程式方案在纯电续航上更具优势,210km续航可满足一周通勤需求,爆胎稳定控制技术为高速安全提供额外保障;长安启源Q07的插混系统通过3C快充技术缩短补能时间,1345km综合续航彻底消除里程焦虑,馈电油耗表现更优。两者均通过独立悬架与精准转向提升操控性,但零跑C10的后驱布局在动力输出平顺性上略胜一筹。
四、辅助驾驶





零跑C10配备1颗禾赛128线激光雷达、11个车外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及12个超声波雷达,硬件总数达27个。搭载高通骁龙8650芯片,支持高速领航辅助(NAP,含辅助变道/上下匝道/施工避让)、辅助泊车(APA,支持垂直/侧方/斜列车位)、哨兵智能监控(Sentry,24小时录像+异常震动报警)等27项功能,未来可通过OTA升级城市领航辅助(NCP)。激光雷达点云与视觉信息融合后,静态障碍物识别精确度达99.2%(误差≤5cm),动态目标跟踪延迟低于80毫秒(帧率20Hz),支持雨雪雾天气下的目标检测(识别率≥90%)。




长安启源Q07搭载地平线征程3芯片,配备5个毫米波雷达、5个车外摄像头及12个超声波雷达,支持L2级辅助驾驶,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0-150km/h)、车道居中保持(LKA,支持弯道半径≥125m)、辅助泊车入位(APA,支持遥控泊车)、交通标志识别(TSR)等功能。其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投影尺寸50英寸)可将导航信息(箭头/距离/路口放大图)、ADAS状态(车道线/前车距离)与车速融合投射至前挡风玻璃,减少视线转移时间(低头次数减少60%)。此外,系统支持驾驶员监测(DMS,通过红外摄像头识别疲劳/分心状态)与智能限速控制。
个人观点:零跑C10的激光雷达硬件配置在复杂路况感知能力上更强,200TOPS算力为未来功能升级预留空间,适合对辅助驾驶有高需求的用户;长安启源Q07的AR-HUD与全场景语音控制更注重实用性与便捷性,能满足日常驾驶辅助需求。两者均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提升安全性,但零跑C10的硬件冗余设计更具前瞻性。
总结
零跑C10 2026款增程式210激光雷达版与长安启源Q07 2025款145尊荣型在12-15万元市场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前者以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增程式长续航与科技座舱为核心,适合追求技术先进性与智能化的用户;后者凭借插混系统经济性、家庭场景舒适配置与实用设计,更契合务实型消费者需求。两者在外观设计、内饰空间、动力性能及辅助驾驶领域均展现出独特竞争力,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对智能化、续航、空间或性价比的偏好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