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一份来自美国的“28点协议”突然摆上了国际舞台。地点是乌克兰,时间定在感恩节前。协议核心极为直接:俄罗斯将拥有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重要地区,赫尔松和扎波罗热现有分界实际归属俄罗斯。这一方案,等同于让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做出最大让步。欧洲各国的反应几乎可以用愤怒来形容,不少外交官在电话会议里激烈表达反对。

细看这28条内容,第一项就是美欧承认俄在争议地带的占有,第二项要求乌克兰把手中剩余的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区域拱手交出,只换得部分土地返还。但更令人关心的是后续:乌克兰需要修改宪法,永久放弃加入北约,军队人数缩至40万-60万之间;美欧安全保证虽有,但不允许北约驻军本土,同时欧洲增加波兰空军部署限制范围。协议还包括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全面终止,并邀请其重新加入G8集团。

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战争行为赦免条款,战争费用互不追偿。语言政策方面,俄语正式进入国家语言体系,与乌克兰语并列。重建资金方面,美国主导分配被冻结的1000亿美元俄方资产,这当中的收益美国独占一半,欧盟则追加同额度,双方设立联合投资工具推进合作项目。
时间很紧,特朗普表示协议需在11月27日前签署,他的原话直白——要么接受,要么继续战斗。泽连斯基面临艰难抉择,提到“不签可能失去尊严,签了则丧失关键伙伴”。他甚至不得不对美国表示“感谢”,但言语间尽显无奈。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一直将乌克兰视为战略屏障。此次协议不仅未能令西方满意,反而让欧盟外交代表等高层直言无法接受——“这不叫和平,是投降。”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 集体亮明态度,强烈反对签订协议,强调不能牺牲乌克兰作为欧洲安全支柱的作用。德国总理、欧盟主席及法国总统在公开声明里仍称欧洲将坚持支持乌克兰到底。

美国此番主张被西欧媒体一致认为是满足了俄罗斯长年诉求。《金融时报》、《CNN》等报道指出,美方方案对乌的军事力量与防御力打击极重,基本突破了乌方谈判底线。法新社则统计,如果协议落地,俄罗斯将不费一枪一弹新增2300平方公里土地,相当于整个卢森堡面积。
实际情况扑朔 。乌克兰总统多次致电欧洲各国以寻求支持,但对手美国的决定性影响力不可忽视。如果顺利签署,乌克兰即将在百日内举行全国大选,泽连斯基本人政坛处境也变得脆弱。一旦拖延,俄罗斯已发出警告称会在前线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国际政治的规则往往残酷,小国如棋盘,大国操盘。和平协议,有时只是纸面上的妥协,不一定能终结冲突,甚至可能意味着新的负担。

三年来的俄乌冲突至今给各方留下深刻烙印。最终,地盘归俄罗斯,资源由美方主掌,债务压在欧洲,乌克兰却只获得所谓“荣耀”,但荣耀究竟是否等同于胜利?反观乌克兰付出的代价,或许只是在最后才看清选择权早已不在自己手中。历史一次次证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无论哪一方,走向和退路都已经不再由乌克兰自主掌控。
当前这一幕,无论怎么调和,注定改变欧洲国际格局。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完整了解协议细节,知晓各国立场和历史演变尤为重要。实用信息远不止事件表面,更关乎未来地区安全与国际关系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