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强迫哈佛赶人,中方第一时间亮明立场,抓住机会招贤纳士

特朗普真是幺蛾子不断,打压华为芯片没多久,这次竟然就开始对自家的哈佛大学出手,要求赶走那些国际留学生。可他没想到,前脚他

特朗普真是幺蛾子不断,打压华为芯片没多久,这次竟然就开始对自家的哈佛大学出手,要求赶走那些国际留学生。

可他没想到,前脚他刚宣布,后脚中方就亮明立场,并且抓住了这招贤纳士的好机会,从这可以看出中方的格局远超美方。

那么特朗普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中方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哈佛大学飞来横祸

5月22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同时撤销了学校维持多年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这道命令下达之后即刻生效。

这也就意味着,从2025-2026学年起,哈佛将无法再招收持有F类或J类签证的国际新生。

这还没算完,按照原本的说法,目前在哈佛就读的近6800名国际学生,理论上也失去了合法身份的依托,必须在72小时内找到其他有SEVP认证的学校转学,否则就得离境。

这项决定直接震惊了美国教育界,更是制造了一场巨大的混乱和恐慌,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们,规划好的未来瞬间变得模糊,而那些身在校园里的学生们,需要面对身份可能随时失效的危机。

好在,加州奥克兰的一位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及时批下了一份临时暂停令,给了在校生们喘息之机,暂时阻止了72小时内强制转学的最坏局面。

但这突如其来的重击,并不是没有原因,其实特朗普政府与哈佛之间的梁子,已经存在很久了,早在几年前,白宫就没少向哈佛喊话,提出改组管理层、调整招生策略等各种奇葩要求。

甚至还狮子大开口,要求哈佛交出国际学生的纪律记录、参与抗议活动的名单等敏感信息,可哈佛并没有妥协,而是出了名的硬气,多次以捍卫“学术自由”为名,顶回了这些要求,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摩擦不断升级。

随着双方的积怨越深,攻势也就越猛,在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先是冻结了对哈佛高达22.6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叫停了不少正在进行中的科研合同,甚至扬言要取消哈佛的免税资格。

哈佛也不甘示弱,迅速反击,将政府告上法庭,指控其行为“非法且具有报复性”,而这次特朗普对哈佛的国际学生出手,无疑是将双方的矛盾再次升级。

更令人可笑的是,这次特朗普政府为这次禁令找的借口更是可笑,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公开列举了哈佛的几条“罪状”:一是“反犹太主义”,二是“包庇恐怖主义,助长暴力活动”,三是所谓的“与中国合作”。

甚至还下了“最后通牒”,要求哈佛在72小时内交出过去五年内所有外国学生涉嫌“非法”活动的信息,否则就别想恢复招收国际学生的“特权”。

这些指控,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哈佛对此感到十分头疼,直接否认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掉入辩论的陷阱。

不得不说,校方近几个月来一直小心翼翼,强调自己是教育机构,职责是教书育人,致力于在校园内营造公平、包容的环境,在反犹问题上,哈佛也组建了工作组,试图平息风波。

对于这些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些所谓的“罪状”不过是特朗普政府找的政治借口,特朗普政府真正的目标,是哈佛自由主义和精英教育的招牌,攻击哈佛,就是在攻击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多元、包容、学术自由、国际交流。

他们想让哈佛停止“反犹行为”,保护“白人学生”的权利,减少“与中国合作”带来的所谓“风险”,归根结底,这也反映出了美国国内民粹思潮对精英阶层和高等学府的强烈反弹与敌视。

禁令消息传来,哈佛校园里自然是炸开了锅,不少留学生在校方层面还没立即发布官方声明的时候,就开始紧急商议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毕竟这涉及太多学生的未来和身份,必须拿出负责任的方案,但好在各学院负责人迅速给学生们发了邮件,传递的主要信息是“别慌,等学校的统一通知”。

说到底,估计没人能想到政府能做得如此绝情,而且这个时间点选择得太刁钻了,许多已经拿到哈佛录取、放弃其他学校的同学,这时候想再申请别的学校几乎不可能,最坏的情况,无疑是多年的努力白费,录取通知书作废。

当然,也有不少同学表现出“困惑”甚至“麻木”,因为特朗普政府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操作,大家经历得太多了,眼下所有人都只能观望,等待校方的具体通知。

而在这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那些即将入学的新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短期项目学生,对于已经在读的学生,虽然有法官的临时令暂时保住了身份,但未来却充满着不确定性。

除了学生,哈佛的教职员工也忧心忡忡,国际学生占哈佛总人数的27%,超过四分之一,他们是重要的科研力量,许多老师担心,如果不能招收国际学生,许多实验室会“人去楼空”,科研项目可能停滞。

之前冻结联邦拨款的影响其实就不小,尽管哈佛有庞大的捐赠基金,但每年超过22亿美元的联邦科研拨款,是许多具体项目的命脉,可是这拨款一停,很多研究,特别是博士后和短期访问学者的招聘,基本就停滞了。

面对自家学生、学者在海外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中方自然不可能沉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很快就出来表态,语气坚定而清晰。

核心意思包含几层: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美方此举是在开历史倒车,损害的是美国自身的形象和信誉,而且中方一贯反对将教育合作政治化,这是原则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中方会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和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中方的这番话,既是给受影响的中国留学生吃定心丸,也是对美方释放出明确信号:中方不会坐视不理。

那么,这场风波将如何收场?还不曾得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的这一套路依旧是典型的“极限施压”。

这也是特朗普做生意的老手法了,目的就是先制造最大混乱,提出最苛刻的条件,让对方方寸大乱,然后再根据情况后退一步,最终达成的结果往往比最初的目标要低。

可根据眼下的情况来看,特朗普政府除了虚张声势,手里的牌并不多,他们并没有推动国会立法,也没有发动更多政治盟友。

这次的禁令,从法律角度看,很可能违反美国联邦宪法,哈佛一旦真的走联邦法院的法律程序,胜算还是不小的,所以短期内制造恐慌是必然的,但长期来看,如果特朗普不给台阶下,哈佛硬刚到底,法律很可能站在哈佛一边。

当然指望中方几句话就让特朗普政府改变主意,不太现实,毕竟美国教育环境的不确定性越高,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就越会打折扣,这恰恰为其他地方提供了机会。

对中国来说,这正是招贤纳士的良机,据报道,香港和澳门的一些高校已经迅速行动,表示欢迎受此事件影响的学生转学或申请。

这场看似聚焦教育的摩擦,实则对全球人才竞争格局有着很大的影响,谁能提供更稳定、更开放、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高地。

特朗普政府的这次举动,看似强硬,实则可能是在自断臂膀,而中国如果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务实的政策拥抱全球英才,那么这次“危机”,或许真能孕育出重塑人才流向的“转机”。

参考信源

界面新闻2025-05-23——加州联邦法官紧急出手,特朗普取消哈佛留学生合法身份行为被叫停

每日经济新闻2025-05-23——特朗普政府下令!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生,现有留学生面临驱逐危机,学校回应:此举“违法”

新华社2025-05-23——哈佛大学就禁止招收国际学生政策起诉特朗普政府

新华社2025-04-16——从断供到威胁收税,特朗普政府与哈佛闹大了

观察者网2025-05-23——丁文:我在哈佛正好好上着学,特朗普的禁令来了……

光明网2025-05-23——外交部回应美政府拿哈佛开刀:将坚定维护海外中国学生、学者的正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