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袁世凯临终前秘密嘱咐儿子:不要参加葬礼,开枪射杀红衣人

你猜怎么着?历史有时候比小说更离奇。想象一下,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人,在生命尽头,最担心的不是病痛,而是被人背叛。更讽刺的

你猜怎么着?历史有时候比小说更离奇。想象一下,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人,在生命尽头,最担心的不是病痛,而是被人背叛。更讽刺的是,他临终前最信任的儿子,居然没能完成他最后的嘱托。这听起来像不像某个电视剧里的桥段?但这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而且主角正是袁世凯。

1916年那个闷热的夏夜,袁世凯已经油尽灯枯。尿毒症这个病,现在听起来可能不那么可怕,但在那个年代,基本就是绝症。更让他心如刀绞的,是那些曾经鞍前马后的心腹,如今都开始各奔东西了。

就在那个晚上,袁世凯突然回光返照,把所有人都支走,只留下袁克定一个人。他喘着粗气,用尽最后力气说出了一段让后人震惊的话:"段芝贵必反,我死后他第一个作乱。你得替我除掉这个叛徒,不然我死不瞑目!"

后来大家熟知的"红衣人"版本,跟这段真实遗言简直天差地别。说实话,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是袁克定为了掩盖自己刺杀段芝贵的真实意图而放出的烟雾弹。你想想,如果直接承认是想杀人灭口,多不好听啊。

要说清楚这段恩怨,得从段芝贵这个人说起。他可是袁世凯的老部下了,早在小站练兵时期就跟在袁世凯身边。这人特别会来事儿,办事能力也强,深得袁世凯喜欢,甚至被戏称为"干殿下"。在袁世凯一步步往上爬的过程中,段芝贵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1915年,袁世凯想当皇帝,段芝贵更是积极得很,联合其他八位高官上书劝进,成了"十三太保"中的核心人物。袁世凯称帝后,他被封为一等公,可以说是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可就在袁世凯陷入四面楚歌的时候,段芝贵却开始暗渡陈仓。据袁世凯的密探报告,这家伙不仅跟反袁的北洋同僚勾勾搭搭,还偷偷联系南方革命党人,给自己铺后路。最让袁世凯忍无可忍的是,段芝贵居然还在北洋军中拉拢其他将领,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反戈一击。

5月中旬,袁世强拖着病体开了一个秘密军事会议。会前,他收到一个重磅消息:段芝贵已经跟冯国璋、段祺瑞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只要袁世凯一死,他们立刻就要推翻袁家的统治。更让袁世凯心惊肉跳的是,段芝贵连袁家几个儿子怎么处置都想好了,不是软禁就是驱逐,总之要让袁家永无翻身之日。

这个消息是谁提供的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段芝贵最亲近的副官。这家伙可能良心发现,或者跟段芝贵有什么过节,总之选择向病榻上的大总统告密。

当晚的会议上,段芝贵还是那副忠心耿耿的样子,极力主张调集最后兵力跟护国军决一死战。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表演,让袁世凯彻底看清了这个人的真面目。

"我看着他在我面前演戏,心里在滴血。"袁世凯后来对亲信说,"连最信任的人都靠不住,这世界上还有谁可以相信?"

说实话,袁世凯临终前的这道命令,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布局。段芝贵可是袁家秘密的知情者,他要是倒向反对派,袁家可就麻烦大了。而且段芝贵在北洋系统里人脉广得很,要是让他顺利投靠新主,肯定会成为讨伐袁家的急先锋。最重要的是,袁世凯希望通过除掉段芝贵,给其他北洋将领一个警告:背叛者没有好下场。这是他为保护家族做的最后努力。

"杀一儆百。"袁世凯在病床上对袁克定解释,"段芝贵一死,其他人肯定会收敛,你们兄弟才有一线生机。"

可段芝贵也不是省油的灯。这家伙精明得很,早就布下了自己的防线。一方面,他在袁世凯病重期间表现得特别忠诚,每天必到病榻前请安,积极参与各项政务,让人抓不到把柄。另一方面,他偷偷跟日本使馆搭上了线,寻求外部支持。同时,他在京津地区布满了眼线,密切监视袁家的动向。最厉害的是,段芝贵还拉拢了袁世凯身边的侍从医官,随时掌握袁世凯的病情进展。

当得知袁世凯可能时日无多时,段芝贵立马加强了自己的安保措施。

"大总统要是去了,克定公子肯定会对我不利。"段芝贵在5月底对心腹说,"我已经做好了准备,绝不会坐以待毙。"

6月6日,袁世凯去世了。袁克定牢记父亲的遗命,以守灵为名留在紫光阁,暗中策划刺杀段芝贵。但老谋深算的段芝贵早有防备,不仅随身带着武器,还安排了贴身护卫。在袁世凯治丧期间,他更是从不单独行动,让袁克定根本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段祺瑞等北洋实权人物明确表示要保障段芝贵的安全。面对这么大的压力,袁克定最终只能放弃刺杀计划。

你猜怎么着?段芝贵果然如袁世凯所料,迅速倒向了新的权力中心,并且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活跃了很多年,直到1925年才去世。

历史证明,袁世凯的判断完全正确。只是,这时候的袁家已经没有能力执行他的遗命了。

袁世凯临终前的这道特殊命令,为我们理解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它揭示了北洋集团内部关系的复杂性,表面上团结的北洋系,实际上充满了猜疑与背叛。它也反映出袁世凯晚年极度缺乏安全感——连最亲近的心腹都要防范,说明他的统治基础已经崩塌。

最重要的是,这道遗令成为袁世凯政治智慧的最后一次闪光。他准确预见了段芝贵的背叛,却无力阻止,只能寄望于儿子的子弹。

可惜,历史没有给袁克定完成遗命的机会。段芝贵得以善终,而袁氏家族却迅速衰落,这不能不说是对袁世凯临终无奈的一种讽刺。

段芝贵晚年曾对亲信提过这段往事,他坦言:"若当日大总统多活一月,我必死无疑。"这句话无意中印证了袁世凯临终杀机的真实性和紧迫性。

一代枭雄在生命尽头,试图用最后一道命令为自己的家族扫清障碍,却终究敌不过时代的洪流。那道未响的枪声,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成为那个时代权力游戏最生动的注脚。

说真的,在政治舞台上,昨天的忠诚可能变成今天的背叛,而今天的心腹,或许就是明天最危险的敌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