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后台有家长给我的留言真是感慨万千,只有家长自己才能明白,给孩子做近视防控有多难。孩子累,家长更累。有的时候孩子不想坚持,家长还得逼着孩子去做,总不能就这样不管孩子的视力了。
有的时候真不是家长斤斤计较,而是孩子的视力就是在这种一点一滴的细节里决定的。
一开始是孩子学习累,偶尔放松下没啥。后面是孩子年纪小,坚持不下去也没什么。直到孩子视力下降,一查发现有点近视,才慌了神。
最后为了让孩子少看会儿手机,家里鸡飞狗跳。孩子闹脾气,家长委屈:“我明明是为他好,怎么就成了坏人?”

这一套流程,在近视的孩子中并不少见。
想让孩子近视地晚一点,控制近视的时候简单一点。早早地下手,总比临时抱佛脚管用。
现在孩子近视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爱不释手的电子产品。
手机、平板、电视这类电子产品对视网膜的伤害很大。还会让神经兴奋,打乱孩子的作息,让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
更重要的是,孩子盯着屏幕时,常常一坐就是半小时、一小时。因为太投入了,眨眼还会变少。眼睛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睫状肌累得不行,久而久之就近视了。
除了电子产品,还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潜在伤害。
比如,有些孩子写字姿势不端正,怎么说都不改。有的时候趴着,有的时候歪头。有的孩子喜欢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觉得更安心,或者更有安全感。
这些坏习惯就像一根根隐藏的“小刺”,平时不觉得有什么,等到扎手就晚了。

但话说回来,不让孩子碰电子产品,真的现实吗?现在上网课要用平板,查资料要用手机,完全“一刀切”根本不切实际。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近视防控得讲究策略。
首先,电子产品要控制好了,给孩子制定一个严格遵守的“电子产品使用规则”。
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天玩多久、在什么时间段玩,达成共识后写下来贴在墙上。比如,每天放学后可以玩30分钟手机,但必须先完成作业;周末可以适当延长到1小时,但中间要休息两次。
记住,规则一旦定下来,家长也要带头遵守,别自己刷着手机,却催孩子“别看了”,这样孩子心里肯定不服气。
其次,学习环境也很重要。给孩子准备一张符合孩子身高的书桌,要是可调节的那种。最好能在桌子上再另准备一个读写台灯,孩子学习的时候,台灯和顶灯都打开。
保证光线从常用手的对面照过来,避免遮住光。
台灯的牌子可以看一下辰士达u1、漫书雨k1和麦朵尔MindDuo2这三个。
这三个基本上能覆盖,低价到高价性价比不错的台灯了。护眼的参数和防眩光的效果都没什么问题,光源素质在偏上的行列,不会出现不适的情况。

平时要注意提醒孩子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正确读写姿势: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这些细节看起来不起眼,坚持下来却能大大减轻眼睛负担。
还有,要多带孩子“走出去”。周末别总窝在家里,带孩子去公园放风筝、踢足球,或者爬山、骑自行车都可以。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阳光对眼睛的保护效果比什么护眼仪都管用。不光能阻止眼轴增长,还能让孩子放松心情。如果实在没时间出门,哪怕在阳台晒晒太阳、看看远处的大树,也比闷在屋里强。
近视防控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
也许刚开始很难,孩子会闹,家长也会崩溃。但只要我们多些耐心,把护眼变成生活习惯,就一定能守护好孩子的“心灵之窗”。毕竟,比起手机里的虚拟世界,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远处连绵的青山,还有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才是最珍贵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