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硬核干货推给想经营好关系的人!

十句你去不去,不如一句跟我走。一百句你要吗,不如一句你拿着。一千句你没事吧,不如一句有我在。为什么有些人的感情,越爱越累

十句你去不去,不如一句跟我走。

一百句你要吗,不如一句你拿着。一千句你没事吧,不如一句有我在。

为什么有些人的感情,越爱越累,越走越远?明明那么在乎对方,怎么就总在争吵里把彼此消耗光了?十分钟拆解经典好书,我们今天读的书是《亲密关系》。

作者罗兰·米勒是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教授了25年的亲密关系课程,还拿过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的卓越教学奖。这本书一出版就火了,专业人士认可,普通读者也爱看。为什么?因为它用科学的方法回答了一个我们都关心的问题,怎么让爱情不只局限于开始时的激情,而是能陪你走到生命的最后。

米勒在书中的核心观点是,亲密关系不是靠运气,是有规律的。那些看起来天生契合的伴侣,其实都在用对的方法经营。接下来我们一起拆解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和三个实操工具,再用一个真实的场景,将书里的精华融会贯通。

核心概念:理解亲密关系的三个底层逻辑

一、吸引力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很多人以为喜欢一个人就是缘分,就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但米勒用了大量研究告诉我们,真正长久的吸引力背后,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个是相似性。

我们会被那些和自己价值观接近,生活习惯相似的人吸引。想想你和伴侣刚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发现你们喜欢同一种电影,对某件事的看法特别一致,那种“你懂我”的感觉,就是相似性在起作用。

第二个是接近性。

研究发现,我们更容易对经常见面的人产生好感。公司同事,健身房的教练,甚至楼下咖啡店的店员,为什么有些人会日久生情?就是因为频繁接触增加了熟悉感。

第三个是积极反馈。

当一个人对你的付出给予积极回应,你会更想靠近他。比如你分享一件开心的事,对方眼睛发亮地回应你,而不是敷衍地“哦”一声带过,这种被看见的感觉,会让吸引力一直在。

书里有句话特别好,“相似的灵魂终将相遇,互补的磨合让爱走远”。开始时的相似让你们靠近,但后来能不能走远,就看你们怎么处理彼此的差异了。

二、沟通的本质不是说服,是让彼此被看见

很多关系的破裂,不是因为不爱了,是因为不会说话。我们习惯了指责,“你总是这样”、“你从来不懂我”。这些话一说出口,对方第一反应不是理解你,是防御自己。

米勒在书里提出一个概念,叫“我信息”。就是你别说“你错了”,要说“我感到”。比如,别说,“你总是忽略我”,而是说,“你没回我消息的时候,我感到有点难过,有点孤单”。前者是指责,后者是表达感受。前者让对方想反驳,后者让对方想理解。

还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倾听。真正的倾听不是等对方说完,然后你开始讲道理。是你能重复对方说的重点,你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对方说,“我今天工作特别累”,你别马上说,“那你早点睡”,先回应,“听起来你今天压力挺大的,发生什么了吗?”

书里有句话印象特别深,“倾听,是比诉说更高级的爱意表达”。90%的情感危机,都是从不被听见的委屈开始的。

三、冲突不是敌人,是升级的机会

很多人觉得,两个人不吵架才叫关系好。但米勒告诉我们,完全不吵架的关系,要么冷漠,要么压抑。真正健康的关系,不是没有冲突,是会处理冲突。

书里说,冲突有两种,破坏性的和建设性的。破坏性的冲突是什么?就是吵架的时候开始人身攻击,“你就是这种人”、“你永远都改不了”。这种争吵只会让关系越来越糟。

建设性的冲突呢?就是吵架的时候,聚焦在具体问题上,不否定对方这个人。比如,“我希望你下次能早点告诉我你要加班,这样我就不会一直等你吃饭”,而不是,“你这个人就是不靠谱”。

还有就是吵完架要复盘。不是翻旧账,是冷静下来后,两个人坐下来聊聊,“刚才我们为什么会吵起来?我们各自的需求是什么?”这个过程,反而能让你们更了解彼此。

书里说得特别对,“好的关系不怕冲突,怕的是冷漠的回避”。冷暴力才是真的毒药,因为它让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只会越积越多。

实操方法:三个马上能用的具体工具

讲完理论,光知道还不够,得会用。米勒给了很多实操工具,我挑选了其中三个最实用的跟你分享。

第一个工具,XYZ沟通公式

这个公式特别简单,X是具体事件,Y是你的感受,Z是你的需求。想表达不满的时候,就按这个顺序说。

怎么操作呢?分三步。

第一步,描述具体事实。别说“你总是”,要说“昨晚十点你还在加班”。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别说“你就是不在乎我”,要说“我感到有点孤单,有点失落”。

第三步,提出明确需求。别说“你应该改”,要说“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八点前能到家”。

完整的话就是,“昨晚十点你还在加班,我一个人在家感到有点孤单,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八点前能到家”。

两个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一,X必须具体,不能是“你经常”、“你从来”这种模糊的词。第二,Z必须可执行,不能是“你要更爱我”这种说不清的,要具体到时间,频次,行为。

第二个工具,积极反馈三步法

这个是用来强化关系正向循环的。当对方做了让你开心的事,你要马上用三个步骤回应。

第一步,眼神接触加身体语言。对方跟你说话,放下手机,看着他眼睛,身体转向他。

第二步,具体描述对方的行为。别只说“你真好”,要说“你记得我喜欢吃的那家店,还特意绕路去买”。

第三步,表达这个行为给你的感受。说“这让我觉得你很在意我的小喜好,我很开心”。

整个过程要在对方行为发生后两分钟内完成。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积极反馈就是关系的燃料。研究发现,幸福的伴侣给对方的积极反馈,是消极反馈的五倍以上。你要让对方清楚知道,他做什么事会让你开心,这样他才会重复这些行为。

第三个工具,冲突复盘表

这个是把每次争吵变成关系升级机会的。吵完架冷静下来后,你们各自填一张表,然后交换看。 这张表有五个问题。

第一,这次冲突的导火索是什么?写出最开始那件事。

第二,我在冲突中说了哪些伤人的话?诚实写下来。

第三,我真正在意的需求是什么?挖掘表面情绪下的深层需求。

第四,对方可能的需求是什么?试着站在对方角度想。

第五,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我可以怎么做?给出一个具体的改进方案。

填完之后,找个安静的时间,两个人交换表,互相看看对方写了什么。重点不是指责对方哪里错了,是理解彼此的真实需求。

关键是第五个问题必须写得非常具体。不能写,“我要控制情绪”,要写,“当我感到生气时,我先去阳台站五分钟,冷静后再说话”。只有具体,才能执行。

实践场景,关系疲惫期怎么办

理论和工具都有了,来看个实际场景。假设你和伴侣在一起三年了,最近总觉得关系有点累,有点淡,见面也没什么话说,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不爱了。

这时候可以用前面三个工具来操作。

第一步,用XYZ沟通公式开启对话。

找个你们都不忙的晚上,坐下来,用这个公式说,“这个月我们一起吃饭的次数只有两次,我感到我们之间的连接在变弱,我希望我们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能一起吃饭,不玩手机,聊聊各自的生活”。

注意,X要说具体次数“两次”,别说“你总是很忙”。Y要说感受“连接在变弱”,别说“你不爱我了”。Z要说明确行动,“每周三个晚上一起吃饭,不玩手机”,别说“你要多陪我”。

第二步,从今天开始执行积极反馈三步法。

每天刻意找对方做得好的地方,用三个步骤回应。对方帮你带了早餐,你要放下手机,看着他说,“你记得我喜欢吃的那家店的豆浆,还特意去买了,这让我觉得被你放在心上,很温暖”。

坚持七天。这七天里每天至少给对方三次积极反馈。你会发现,当你开始关注对方做得好的地方,你对这段关系的感受会慢慢改变。

第三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发生了争吵,马上用冲突复盘表。

吵完架后各自去安静的地方,拿出手机或纸笔,写下那五个问题的答案。导火索是什么,我说了哪些伤人的话,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对方可能的需求是什么,下次我可以怎么做。

写完之后约定一个时间,两个人坐下来,交换看彼此写的内容。重点看第三和第四个问题,理解彼此的真实需求。然后一起讨论第五个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第四步,设定一个月后的复盘日。

在日历上标出来,一个月后的同一天,你们再坐下来,用XYZ公式聊聊这一个月的变化。说说这一个月哪些地方变好了,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这四个步骤走完,你会发现,关系的疲惫期不是终点,是个信号,提醒你需要主动维护。维护的方法就是用这些具体的工具,把模糊的感受变成清晰的行动。

总结:爱是能力不是天赋

读完《亲密关系》最大的感悟是,爱不是天生的本能,是需要学习的能力。那些看起来幸福的伴侣,不是因为运气好遇到了完美的人,是因为他们懂得怎么经营关系。

这本书就像一本说明书。它告诉我们吸引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沟通的关键是什么,冲突怎么处理才不会伤害关系。它给了我们具体的工具,让我们知道在不同场景下应该怎么做。

米勒在书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没有天生绝配,只有用心磨合的彼此成就”。世上哪有完美的爱人?所有神仙眷侣,不过是把差异炼成了默契,把磕绊走成了舞步。

如果你现在正在一段关系里,不管是热恋期还是倦怠期,这本书都能给你启发。如果你现在还在找那个对的人,这本书能让你明白什么样的关系值得投入,什么样的相处方式是健康的。

好的爱情从来不是等来的,是学来的。亲密关系是门需要终身学习的课,《亲密关系》这本书就是你的教科书。

泰德读书,拆解成长好书,提炼实战方法。欢迎关注点赞收藏,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