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假如王虹参评院士,会是什么结果?

最近关于“院士”的讨论甚是热闹。江苏科技大学的那位“首席科学家”郭伟,学历是假的、履历是假的、论文是假的,唯独最吓人的“

最近关于“院士”的讨论甚是热闹。江苏科技大学的那位“首席科学家”郭伟,学历是假的、履历是假的、论文是假的,唯独最吓人的“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头衔是真真正正由俄罗斯工程院颁发的。一个多月前知名学者饶毅曝光了明码标价的外籍院士申报服务,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细挖各种明码标价的院士申报服务就会发现,在国内大行其道的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等一个个赫然在列(不要扒谁有这些头衔呦)。

国内两院院士的增选结果最近刚刚出炉,可不小心又被饶毅抓住了大把柄。饶毅接连发表数篇文章对王某芬当选院士提出有力质疑,将院士话题的讨论再度引爆网络。院士增选过程的水到底有多深?选出的院士到底有多少水货?对这些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定量的回答,不过可以创设一个情景给出定性的分析。如果王虹参评国内的院士,会是什么结果呢?

王虹是90后数学家,在三维挂谷猜想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贡献,被丘成桐等数学家看好能拿菲尔兹奖。今年王虹接连拿下了ICCM数学奖金奖及菲尔兹奖风向标之称的塞勒姆奖,这是学术界对其学术成就的认可。如此突出的科学成就,国内鲜有人能出其右。参评国内院士岂不如探囊取物?还真的未必。毕竟院士增选有学术之外的现实门槛。如果她真的参评院士,有投票权的人可能会憋不住地笑——你这不喝酒的怎么还想坐到满是酒鬼的这一桌?《院士增选条例》中明确写着“推荐院士候选人包括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看起来和诺贝尔奖的评选有很大的相似,但实际运行时意味深长。如果真能做到类似诺贝尔奖评选那样,不考虑院士评选的饶毅可能早就躺着成为院士了。就算你觉得饶毅的学术成果达不到躺着成为院士的程度,屠呦呦躺着能拿诺贝尔奖,怎么没有躺着成为院士?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把院士候选人的这两种推荐途径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圈子、人脉和利益共同体。不在圈子里混就没有人脉,手握投票权的那些人手中的选票可能数年前就预定出去了,哪个院士会给你投一票?没有利益共同体的公关,单靠学术成果去闯,可惜学术门槛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个门槛。今年新当选的144位两院院士中,年龄最小的是44岁。对于理工科学者来说,44岁其实已经过了最容易出成果的黄金年龄段。绝大多数院士在黄金年龄段做出成果时不能成为院士,说得好听点叫需要学术的积淀,说得中性点叫需要论资排辈,说得直白点叫回家攒人脉去。当然还有更露骨的说法。王虹的研究方向与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的评选范畴高度契合,可是王虹只有34岁,成果够用,同行对成果的认可也非常充分,可是人脉够了吗?数学物理学部的竞争向来非常激烈,天时地利人和哪样都不占的王虹到别人的圈子里抢给别人定制的帽子,被人笑话只能算是小事。2022年俄罗斯工程院一次吸纳了25位华人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当时很多媒体及那些院士所在的单位大肆宣传。今年被传只有高中学历的“首席科学家”郭伟将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画皮戳破后,还会不会有人继续戴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帽子招摇过市?同样,咱们的两院院士是否也是朝着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方向发展?以后“院士”这个词会不会演变成中性词甚或贬义词?

评论列表

Lucifer
Lucifer 2
2025-11-27 14:25
评不上,一句话:年轻人要保持耐心就完了。一如当年的颜宁[呲牙笑]
龙在江湖
龙在江湖 2
2025-11-27 09:53
是不是院士并非评价学术高度的唯一标准,人只要问心无愧又何必执着于外物!
赠光和日月
赠光和日月 1
2025-11-27 08:38
王虹出名的论文是与一个老外男教授合作完成的,她都不是数学出生,学建筑的,,,怀疑她极大可能是个假货!!!王虹人涨得漂亮,相信她的沟通能力造势能力,或者她后面的人帮她沟通和造势的能力,一定是国际国内顶尖水平!!!
厌恶说假话
厌恶说假话
2025-11-27 14:48
没有几个老乡院士的推荐,一样评不上(这是推评政策),就像饶毅教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