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落幕,实验室人员返校后需第一时间聚焦危险化学品管理,规避假期静置期可能滋生的安全隐患。相较于全面性安全排查,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需紧扣 “存储 - 台账 - 应急” 核心环节,结合国家标准与法规要求落实精细化管控,具体操作如下:
一、检查前的专项准备组建专项小组:明确组长(实验室负责人)、记录员(安全专员)、实操员(化学品管理员)分工,避免检查遗漏;
备齐工具资料:携带化学品存储清单、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经校准的温湿度计(精度 ±0.5℃)、泄漏检测试纸(检测限≤0.1μL/cm²)、符合 GB 2890《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防护装备等,确保检查符合规范。

温湿度管控:
易燃易爆化学品(如乙醇、乙醚)存储区:按 GB 17914《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温度需≤25℃(夏季高温时需开启防爆空调),湿度 45%-65%;
腐蚀性化学品(如硫酸、氢氧化钠)存储区:按 GB 17915《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温度≤30℃,湿度≤75%;
剧毒化学品(如氰化钾)存储区:按 GB 17916《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需单独设置阴凉库,温度 10-25℃,湿度≤60%;
若假期温湿度超标,需立即转移至符合条件的临时存储区,并记录超标时长与处置措施。
分区隔离:
腐蚀性化学品与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间距≥1.5 米(GB 17915),且设置物理隔离(如防爆隔板);
强氧化性化学品(如硝酸铵)与还原性化学品(如硫脲):需分库存储,间距≥3 米(GB 17914);
所有化学品存储区距火源、电源开关≥1.2 米,距疏散通道≥0.8 米(GB 50444《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容器状态:
玻璃试剂瓶:无裂纹、瓶口密封完好,按 GB/T 15464《化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标签需采用防腐蚀材质;
低沸点化学品(如二氯甲烷,沸点 39.8℃):瓶内液面上方预留≥10% 空间,无 “鼓胀”(内压≤0.12MPa),防止挥发气体泄漏;
钢瓶(如氢气、氯气):按 GB 5099《钢制无缝气瓶》,瓶身无划痕(深度≤0.5mm)、锈蚀(面积≤5cm²),防震圈、安全帽齐全,直立固定且距热源≥2 米。
(二)查台账信息,核一致性(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数量核对:
剧毒化学品:实行 “双人双锁” 管理(条例第 25 条),对照假期前《剧毒化学品领用登记台账》,清点误差需≤0,若账实不符,1 小时内上报属地应急管理部门;
易制毒化学品:第二类(如盐酸)、第三类(如丙酮)需分别登记,台账需包含 “购买凭证编号、领用日期、用途、领用人签字”(《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 16 条),留存记录≥2 年;
一般危险化学品:库存误差需≤5%,超差部分需说明原因(如挥发、少量损耗)并附检测记录。
标签完整性:
按 GB 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标签需标注:化学品中文名、CAS 号、危险性类别(如 “易燃液体,类别 3”)、警示词(“危险”“警告”)、应急电话(如全国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电话 400-059-8119);
标签磨损率≤10%,模糊处需重新印制,严禁使用手写标签。
(三)查应急保障,核有效性(依据 AQ 3010/GB 50444)泄漏处理工具:
按 AQ 3010《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存储区需配备:至少 2 套泄漏处理包(含 200g / 包吸附棉、500mL 中和剂)、耐腐蚀铲勺(材质为聚四氟乙烯)、防爆收集桶(容积≥20L);
中和剂需在有效期内(酸性泄漏用碳酸氢钠溶液,有效期 1 年;碱性泄漏用硼酸溶液,有效期 6 个月)。
防护装备:
应急喷淋 / 洗眼器:按 GB 50444,出水压力≥0.15MPa,喷淋时间≥15 分钟,洗眼器流量≥12L/min,测试时需记录出水压力与流量;
个人防护装备:防化手套(符合 GB/T 28881,耐酸碱时间≥30 分钟)、护目镜(符合 GB 14866,防冲击性能≥45m/s),每副装备需标注 “检验日期”,过期需立即更换。

现场可处理问题:如试剂瓶轻微漏液(漏液量≤5mL),需按标准流程处置:佩戴防化手套→用吸附棉覆盖漏液(覆盖面积≥漏液面积 3 倍)→转移至防爆收集桶→用 pH 试纸检测残留(pH 值 6-8 为合格),处置过程需拍照记录。
需长期整改问题:如存储柜通风系统故障(风量≤100m³/h),需按规定时限整改:24 小时内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人与完成时限(最长不超过 7 天)→整改后需检测通风量(达标值≥150m³/h),二次复查需由 2 名以上检查人员签字确认。
重大隐患上报:若发现剧毒化学品缺失、大面积泄漏(漏液量≥50mL)等重大隐患,按规定需 1 小时内上报(条例第 71 条),上报内容需包含:隐患位置、涉及化学品种类与数量、现场处置措施,严禁延迟上报或擅自处置。
四、后续防范:建立 “假期 - 返校” 衔接机制假期期间:安排专人每 3 天远程查看存储区温湿度监控(摄像头分辨率≥1080P,存储时长≥30 天),遇异常(如温度超 25℃)及时远程启动备用空调,记录处置日志;
返校后:将本次检查结果整理为《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报告》,附标准依据、问题照片、整改记录,存档至实验室安全档案,报告需经实验室负责人与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双重签字确认,为下次假期管理提供合规参考。
结语危险化学品管理需以 “标准为纲、细节为要”,国庆返校后的专项检查需严格对照国家标准与法规要求,摒弃 “经验化” 判断。唯有将每一项检查标准落到实处,才能切实防范安全风险,为实验室科研工作筑牢合规、安全的 “双重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