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抡起对欧盟卡车的25%关税大棒,欧盟也没闲着,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数字服务反制措施已经摆上台面。大西洋两岸的贸易冲突,眼瞅着就往危险的新高度窜升。
当地时间10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大笔一挥,签下行政令。
从11月1日开始,对进口的中型和重型卡车还有零部件,统统加征25%的新关税,连进口客车也没能幸免,10%的关税等着它们。
这决定覆盖面可不小,所有进口的中型、重型汽车,像卡车、货车这类商用运输车辆,再加上关键零部件,全在打击范围之内。
想想不到两个月前,美欧双方还笑眯眯地宣布建立了新贸易框架,拍胸脯说要降低关税。
特朗普这一出手,简直是在美欧贸易关系里扔了颗重磅炸弹,大西洋两岸的波澜,瞬间就掀起来了。
关税怎么收按官方公告说的,这批新关税赶在2025年11月1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凌晨00:01正式生效。
打那以后,只要进入美国消费或从仓库提出来消费的相关商品,一个都跑不了。
所有进口的MHDV,也就是中型和重型汽车,还有MHDVP,就是那些中型和重型车辆零部件,关税统统覆盖。
中型和重型卡车指的是3级到8级车辆,具体来说,大型皮卡车、搬家卡车、货车、自卸卡车,连十八轮卡车的拖拉机这类商用运输车辆,都算在内。
零部件的关税,主要冲着关键部件来,发动机、变速箱、轮胎和底盘这些,明摆着,卡车制造的核心环节,直接受影响。
区别对待值得注意的呢,关税对待不同贸易伙伴的卡车产品,招数还不一样。
符合《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就是USMCA优惠待遇条件的中型、重型卡车,关税只按车辆里非美国部件的价值来征收。
不符合这协定的进口卡车,那就对不起了,按车辆全额,25%的关税一分不能少。
这种设计,摆明了是要鼓励汽车制造商把供应链往美国本土搬,特朗普政府那股“制造业回流”的政策导向,藏都藏不住。
经济上的涟漪美国商务部拿出数据,去年美国总共进口了接近24.5万辆中型和重型卡车,贸易额愣是超过了200亿美元。
这么大规模的市场,卡车关税的影响,谁都不敢小看。
中国身为全球最大重卡生产国,这次关税行动,冲击是直接的。
数据表明,2025年上半年中国重卡出口量达到15.56万辆,对美出口部分,差不多占了12%。
关税一旦实施,中国重卡对美出口成本,直接往上窜25%,价格竞争力,唰一下就掉下来了。
同时呢,墨西哥作为中国重卡进美国的重要跳板,这个月已经放话,对中国汽车加征50%关税。中国产品想通过第三国进美国的路子,进一步被切断了。
盟友不乐意了说起来有点讽刺,美国前五大重型卡车进口来源国,分别是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国,再加上芬兰。
这些国家,清一色是美国传统盟友,要么就是亲密伙伴。
美国商会话说得明白,这些盟友“对美国国家安全,压根不构成威胁”,直接质疑特朗普用“国家安全”当理由加征关税,到底站不站得住脚。
之前特朗普本来计划10月1日对重型卡车加税,汽车制造商一反对,推迟了,这次行政令签下来,说明那些反对意见,政府根本没听进去。
欧盟的反击欧盟那边,面对美国关税行动,可不打算默默忍着,欧盟正琢磨动用那个叫“贸易火箭炮”的反胁迫工具,覆盖范围比传统贸易领域,那可宽多了。
数字服务领域,很可能成为欧盟反击的重点目标。
欧盟在服务贸易领域对美存在差不多1000亿欧元的逆差,美国科技巨头将近30%的利润,都是从欧盟市场赚的。
微软、亚马逊、谷歌和甲骨文这些美国大型科技企业,欧洲超过半数的云服务市场,牢牢握在手里。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已经向《金融时报》放了话,谈判要是失败,可能对美方服务行业采取报复措施,数字广告收入征税也在考虑之中。Meta、谷歌这些科技公司,怕是要受影响。
贸易框架悬了不到两个月前,8月21日那天,美国与欧盟还发了联合声明,说已经就一项贸易协定框架,达成了一致。
按这框架来,美国承诺对大多数欧盟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最高不超过15%,汽车、药品、半导体芯片和木材,都包含在内。
欧盟呢,同意取消对美国所有工业产品的关税,美国农产品还能拿到优惠市场准入。
这框架达成的时候,外界都以为是缓解美欧贸易紧张的积极信号。谁承想,特朗普最新这一出卡车关税,给框架的落实,蒙上了厚厚一层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