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李贞是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为燕德妃。在唐太宗的一众儿子中,李贞不是最出名的那几个,比如李承乾、李泰、李治等人,则是被人们所熟悉的。但是,李贞却干了一件大事,也即起兵反抗执掌大权的武则天。

一
具体来说,李贞擅长骑射,爱好文史。贞观五年(631年),李贞被唐太宗李世民封汉王,贞观七年(633年),李贞任徐州都督。贞观十年(636年),李贞被改封原王,旋改封越王,任扬州都督,实封八百户。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贞任相州刺史,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加满千户。同年,李贞的父亲唐太宗逝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李贞任左卫大将军。永徽四年(653年),徙任安州都督,咸亨年间(670—674年),再任相州刺史。

在李世民的一众儿子中,李贞与十弟纪王李慎齐名,当世唐代百姓尊称他们:“纪、越”。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李贞担任刺史等官职的时候,听信小人谗言,有正直官僚被贬退,又纵容僮仆欺侮所部的官民。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驾崩,太子李显继位,就是唐中宗,命李贞为太子太傅。不过,此时的唐朝实权掌握在皇太后武则天的手中。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立唐中宗之弟豫王李旦为皇帝,李贞转任豫州刺史。
二
废立皇帝后,武则天成为实际的女皇,大肆为武氏家族加官进爵,这使李氏皇族怀疑武则天要取代李唐,并屠杀李氏皇族。这些李氏皇族主要有李贞、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鲁王李灵夔、李元嘉的儿子黄国公李撰、李元轨的儿子江都王李绪、李灵夔的儿子范阳王李蔼、虢王李凤的儿子东莞郡公李融和李贞的儿子琅琊王李冲。面对手握大权的武则天,他们在一起谋划如何夺回李唐大权。

武则天在完成修建明堂后,召集宗室聚集于东都洛阳,在洛水举行祭神仪式。李贞等诸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害怕武则天就此将他们诛杀,于是开始积极行动。然而,垂拱四年(688年)9月16日,在诸王约定共同起兵的时间之前,武则天就已经收到了消息,于是她任命左金吾将军丘神勣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他们。
在此背景下,只有李贞起兵了,其他诸王都没有准备充分,而迟疑不决。李贞起兵后,很快占有上蔡,武则天对此非常重视,任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领兵十万人讨伐他,又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不仅派兵前去讨伐,武则天还趁机削除李贞、李冲在皇族名册中的名字,改姓虺氏。
三
面对武则天派出的大军,李贞等人难以抵抗。特别是在听说李冲失败后,李贞本想捆绑自己到皇宫前请罪,正遇上他所任命的新蔡县令傅延庆招募到勇士二千余人,李贞便决定殊死一搏,他又征发豫州属下各县兵共五千人,分为五营,指派汝南县丞裴守德等率领,任命九品以上官员五百余人。
不过,这些人都不是真心跟随李贞造反的,也即缺乏战斗意志。等到麴崇裕率领的大军到来后,李贞一方立即溃败开来。李贞非常恐慌,闭门自守。麴崇裕等到达城下,身边的人对李贞说:“您难道可以坐着等待被杀被侮辱!”于是李贞退回官邸,服毒自杀。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担心遭到武则天的酷刑,李贞、李规、裴守德及他们的妻子都自杀。他们与李冲都在东都皇宫门前阙楼下被悬首示众。麴崇裕斩李贞、李规父子及裴守德之首,传首东都,枭于阙下。这样的结局,自然是比较凄惨的。而且因为武则天掌握大权,李贞等人也得不到平凡。
直到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这才恢复了李贞的李姓和族籍,但是,恢复爵位遭到了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的反对。最终,开元五年(716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这才将李贞、李冲重新改葬,谥号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