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 万级轻越野插混 SUV 市场越来越热闹,捷途山海 T2(不少人叫它捷途旅行者混动版)自亮相后就一直保持着高热度。我抱着 “多试驾多对比” 的心态去体验了这款车,毕竟选车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件大事,既想满足日常通勤的经济性,又不想放弃周末出去玩的乐趣,而捷途山海 T2 主打的 “城市通勤 + 轻度越野” 定位,正好戳中了这种需求,今天就客观聊聊我的试驾感受,给正在选车的朋友做个参考。

先看外观,捷途山海 T2 走的是硬派 “方盒子” 路线,没有花里胡哨的设计,却很有辨识度。前脸的熏黑进气格栅尺寸不小,中间嵌着能发光的 “JETOUR” 字母标,晚上点亮后一眼就能认出来;车身线条棱角分明,硬朗的轮廓透着一股越野范儿,开出去气场不输那些几十万的硬派车型。侧面的黑色轮眉、侧踏板,再加上车顶行李架上的荧光绿点缀,让整车不至于太沉闷。车尾的设计很经典,侧开式尾门搭配外挂的 “小书包” 备胎,妥妥的越野车既视感,而且尾门开启角度大,拿放东西也方便。


这款车的尺寸很可观,长宽高大概在 4785 毫米、2006 毫米、1875 毫米,轴距达到 2800 毫米,这样的尺寸保证了车内充足的空间。和同价位的哈弗猛龙 Hi4 比起来,捷途山海 T2 在宽度和轴距上略占优势,外观上也更偏向硬派,而哈弗猛龙 Hi4 的设计相对圆润一些,各有各的风格,就看个人喜好了。更重要的是它的通过性参数,接近角 28 度、离去角 30 度、离地间隙 205 毫米,涉水深度能到 700 毫米,这样的表现意味着平时遇到非铺装路面、下雨天积水路段,都不用太担心刮底或进水,轻度越野的底气很足。

坐进车内,内饰把硬派和科技感平衡得不错。最显眼的是 15.6 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内置高通骁龙 8155 芯片,操作起来很流畅,没有卡顿的情况,支持语音控制和整车 OTA 升级,像调节空调、导航这些常用功能,动动嘴就能实现,很方便。内饰用料比较实在,经常接触到的地方都用了软性材料包裹,手感不错。高配车型还有一些提升档次的小细节,比如带有 318 国道线路图的装饰板、水晶挡把,很有旅行氛围。

空调是双区自动控制,配备了 CN95 级滤芯和负离子发生器,对车内空气质量有要求的家庭会比较满意。前排座椅支持电动调节、加热、通风和记忆功能,不管冬天还是夏天,都能找到舒服的坐姿;后排座椅可以按比例放倒,放倒后能形成一个纵深约 1.75 米的空间,虽然没法当成完整的大床,但临时歇脚或者放大型装备完全够用。不过也有小遗憾,50 瓦的无线充电板位置偏低,拿放手机不太顺手,这一点在试驾时感受比较明显。


空间表现方面,我身高 178 厘米,调整好前排驾驶位后,头部还有一拳多的距离,不会觉得压抑。后排腿部空间也很充裕,膝盖离前排座椅有两拳多,坐三个成年人也不会觉得拥挤,中间地板凸起不明显,中间乘客的腿部能自然放置。后备箱常规容积不小,日常放几个行李箱、婴儿车完全没问题,加上可放倒的后排座椅,扩展能力很强,不管是家庭采购还是露营装备,都能轻松装下,很符合家用车的需求。


动力系统是捷途山海 T2 的核心竞争力,它搭载的鲲鹏超能混动 C-DM 系统,确实兼顾了动力和经济性。两驱版用的是第五代 ACTECO 1.5TGDI 混动专用发动机,搭配 3 挡超级电混 DHT 变速箱,这台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 44.5%,配合双电机驱动,系统综合峰值功率 280 千瓦,综合峰值扭矩 610 牛・米。实际试驾时,不管是市区通勤还是高速超车,动力响应都很及时,开起来很轻快,完全不像这么大个头的 SUV。

两驱版有 129 公里和 208 公里(CLTC 标准)两种纯电续航可选,我重点体验了 208 公里版本。在市区通勤场景下,开着 24℃恒温空调和座椅加热,实际纯电续航能跑到 180-190 公里,达成率超过 86%,这个成绩在同级别车型里算不错的。按每天通勤 50 公里算,充一次电大概能跑 3-4 天,完全不用频繁补能,用电成本比传统燃油越野车低 70% 以上。就算电池没电了,亏电状态下 WLTC 实测油耗大概在 6.8-7.2L/100km,加 92 号汽油就行,按年行驶 2 万公里计算,年均油费也就 9000 元左右,彻底解决了传统硬派越野 “油老虎” 的问题。
如果想体验越野乐趣,四驱版会更合适。四驱版在两驱版的基础上增加了 P4 后桥电机,组成三电机四驱系统,综合峰值功率飙升到 455 千瓦,综合峰值扭矩达到 920 牛・米,动力水平相当强劲。配合 XWD 四驱系统和与牧马人同源的电控牙嵌式机械差速锁,脱困能力大幅提升。这套四驱系统还有 “7+X” 智能越野模式,“7” 种固定模式涵盖了雪地、泥地、沙地、岩石等常见路况,“X” 模式则能自动识别路况调整动力分配,对越野新手很友好。我在非铺装路面试驾时,切换到泥地模式后,车辆的动力分配很合理,没有出现打滑的情况,通过性让人放心,有实测显示它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极端环境下也能稳定表现,说明不是样子货。

补能效率方面,捷途山海 T2 的表现也很务实。用 120kW 快充桩的话,208 公里版本从 30% 充到 80% 只需 28 分钟,能补充约 145 公里续航,周末出发前花半小时充电,完全不耽误行程;如果用家用 7kW 慢充桩,从 0% 充到 100% 仅需 3 小时,利用夜间谷电(0.3 元 /kWh)充电,满电成本也就 12 元左右,日均通勤成本不到 1 元,长期用下来很省钱。而且它的补能方式很灵活,不管是市区快充站还是露营地的外接电源,都能轻松适配,不用为电量焦虑。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实测能超过 1200 公里,就算是全家跨省自驾,单程 400 公里也不用中途补能,彻底打消了续航顾虑。


对于喜欢户外露营的朋友,捷途山海 T2 有两个功能很实用。一个是 6.6 千瓦的外放电功率,差不多是市面上常见车型的两倍,后备箱里还有个 2.2 千瓦的放电口,露营时同时带动电磁炉、电烤炉、投影仪、小冰箱都没问题,轻松打造移动厨房或户外影院。另一个是驻车空调,不用启动发动机,单靠电池就能工作近 24 小时,夏天在车里休息或露营时,能一直保持凉爽,体验很好。

安全配置方面,这款车也很下功夫。车身采用钢笼式结构,高强度钢比例达到 80%,车身扭转刚度标定到 32000 牛米 / 度,就像一个坚固的保护笼,被动安全有保障。电池包来自宁德时代,装车前经过了振动、冲击、挤压、火烧、浸水等 400 多项严苛测试,底盘下方还加装了 2 毫米厚的高强度钢底护板,能有效防止托底刮蹭,对经常走烂路的用户很友好。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捷途山海 T2 达到了 L2.5 级别,配备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前向碰撞预警、盲区监测、开门预警等功能,还有 540 度全景影像(360 度影像加透明底盘),在狭窄路段会车或过坑洼路面时,能清晰看到车辆周围情况,有效降低驾驶风险。试驾时体验了自适应巡航功能,跟车距离控制得很合理,车道保持也比较稳定,长途驾驶能减轻不少疲劳。


养护成本和售后方面,依托捷途成熟的售后网络,保养便利性还是不错的。混动车型的保养周期是 6 个月或 1 万公里,单次基础保养(含机油、机滤更换及三电系统检测)费用大概在 480-520 元,6 万公里大保养费用约 1600 元,年均保养成本不到 1000 元。厂家还提供三电系统终身质保(首任非营运车主)、发动机 10 年或 100 万公里质保政策,这一点很让人放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享受终身质保需要按要求定期在捷途服务商处保养,若保养记录不完整或中断,终身质保权益会自动终止,有车主反馈,即便平时主要用电行驶,到了保养周期也需要更换机油机滤,否则会影响质保,对于用电频率高的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繁琐。


捷途山海 T2 的指导价区间在 17.99 万到 23.99 万,市面上还有一些优惠和置换补贴政策,在 20 万级插混 SUV 市场里竞争力不弱。它不是追求极限攀爬的硬派越野车,而是更适合大多数用户的 “多面手”,既能满足日常通勤的经济性,又能应对周末的轻度越野和露营需求。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无线充电板位置不合理、用电为主时仍需按周期更换机油机滤等问题,确实影响使用体验。

我感觉,捷途山海 T2 找准了一个很精准的定位,它用硬派外观满足了人们对 “诗和远方” 的向往,用高效混动解决了传统硬派越野油耗高的痛点,再加上实用的露营配置和扎实的安全性能,很适合预算 20 万左右,既想要城市 SUV 的舒适智能,又不愿放弃户外出行乐趣的消费者。如果你正处于这样的需求,建议带家人去 4S 店实地试驾体验,感受一下空间、动力和越野性能,再对比同级别其他车型,就能判断它是否适合自己。总体来说,在 20 万级轻越野插混 SUV 中,捷途山海 T2 的综合表现值得肯定,是一个可以重点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