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文/枫见月
雁塔题名,游园赏花,曲江盛宴。
这是每一个唐代学子的终极梦想。
然而这一年,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在礼部放榜后,却悄悄在雁塔高墙上,写下了一首七绝。诗曰: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时新科状元李亿,见此诗后击节赞叹,然而寻人时,却只看见一个清瘦的倩影。
几番打听后才知,原来她就是温飞卿的关门弟子鱼幼薇。
一念起,万水千山。

01.
鱼幼薇,长安人,与大诗人李郢居同巷,原本家境不错。
但因父亲早逝,鱼幼薇自小便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在平康坊酒楼内浣衣。
偶尔,鱼幼薇也会过来帮忙。
这一天,酒楼内来了三位客人,其中两位乃是当朝宰相家的公子,而另一位就是早已名满长安的温飞卿。
坊间歌女,都在传唱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早早就开始学诗的鱼幼薇挤进人群,稚嫩的脸庞挂着赧红,然后献上了一首《卖残牡丹》: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众人都觉得,这个小女孩太不知趣,长安城内高才者如过江之鲫,未见谁如此唐突。
就在小女孩要被拉走时,温飞卿却站起身来,饶有兴致地吟诵她的诗句。然后玩味地环顾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鱼幼薇脸上。
当他决定收她为弟子时,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这一年,鱼幼薇年方十一,尚未及笄。
而温庭筠已入不惑。

02.
有些人遇见,是前生今世;
有些人遇见,是在劫难逃。
自从拜温飞卿为师后,鱼幼薇诗名大振,佳篇频出。
一晃,鱼幼薇十五岁,情窦初开。
某一天,她委婉地向温飞卿表露心怀,希望余生能风雨相伴,白首至终。
奈何师徒名分,世俗桎梏,温飞卿只是笑了笑说,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是的,此时他正忙于求仕,焦头烂额。
这一年科举放榜以后,状元郎李亿(字子安)找到温飞卿,问及鱼幼薇,连眉角都写着爱慕。
温飞卿想,她这个女弟子,总是要成家的,李亿新科,年轻有为,即便是以妾室身份出嫁,也不算太委屈。
随后,温飞卿找到鱼幼薇母亲,商量一番,好事也就这样成了。
岂料,李亿的正妻倚仗自己身出名门,尤其嫉妒鱼幼薇年轻貌美,竟然逼李亿将鱼幼薇送至道观。
虽然李亿承诺,日后若有机会,定会将她迎回,可鱼幼薇心里还是很难过。
一念灭,沧海桑田。

03.
苦苦等待三年后,不见李亿人影,反而听闻李亿转官江陵。
于是,鱼幼薇决定不再隐忍,遂只身南下,想要当面向李亿问个清楚。途中作有《春情寄子安》: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然而到了江陵,李亿却将她安置在江对岸,偶尔得空闲,才摆渡来聚。
即便这样,鱼幼薇亦是心满意足,正如她在《隔汉江寄子安》中所写: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㶉鶒闲飞橘林。
只是,李亿总是以公务繁忙为借口,渡江的次数越来越少,终究绝迹。伤心不已的鱼幼薇再作《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这一年秋,听闻温飞卿在广陵,鱼幼薇决定离开,不再贪念天长地久。

04.
与温飞卿畅游江南后,鱼幼薇回到长安,得知儿时的女伴与自己遭遇相似,写下一首《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咸通七年,公元866年,鱼幼薇请为“女冠”,正式在咸宜观出家,取道号“玄机”。入空门前,鱼幼薇作《寓言》诗,留凡尘最后一念: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螮蝀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可对鱼玄机而言,这红尘有太多意难平。
毕竟这一年,她二十二岁,风华正茂,余生漫长。
于是,爱而不得的鱼玄机在道观门口张贴告示,广邀天下才子共论风雅。
以后,道观成了秦楼楚馆,夜夜笙歌,通宵达旦,长安城内许多公卿贵族家的子弟,都以能一睹芳容、共度良宵为荣。
昔日才女,变成今日之道姑;今日之道姑,又变成了入世的交际花。

05.
据晚唐皇甫枚所著的《三水小牍》载:
一日,鱼玄机受邀去邻院做客,出门前叮嘱婢女绿翘,若是有人来访,便言自己在某处,打发走便是。
然而等鱼玄机回来时,却见绿翘与客人在门口攀谈,客人似曾入观。
为此,鱼玄机大怒,呵斥绿翘擅自会客,或与客有私,便以鞭笞罚之。
绿翘不服,反唇相讥:炼师欲求三清长生之道,而未能忘解佩荐枕之欢,反以沈猜,厚诬贞正,翘今必毙于毒手矣,无天则无所诉,若有,谁能抑我强魂?誓不蠢蠢于冥冥之中,纵尔淫佚。
意为,您是修道之人,都不守清规戒律,行枕帐之欢。您生性多疑,猜想我今日必遭毒手,无处诉冤,可即便如此,我也不会默默忍受。
话音刚落,气晕了头的鱼玄机随手抄起一根木棍,当头就朝绿翘砸去,不断挥舞。等醒过神来,绿翘已毙。
随后,鱼玄机将绿翘埋于后院。
客人小解时,嗅到血腥味,便将此事告知仆人。恰巧仆人的哥哥是衙内巡吏,曾因向鱼玄机索要银钱被拒,怀恨在心,于是带人将绿翘挖出,诉至京兆府。
京兆尹温璋将鱼玄机下狱,当时许多人都为鱼玄机求情,温璋上奏,入秋后将鱼玄机正法。行刑前,鱼玄机有诗《狱中作》:
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
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这一刻,二十四岁的鱼玄机反而放下所有,不争不辩,坦然赴死。
温飞卿得知消息后,当庭泪下,愧疚不已,若当初他没有做媒,也许很多事就不一样了。
可凡事没有如果,这是鱼玄机的宿命,从她在雁塔题诗那一刻就注定了。
在诗坛,鱼玄机与李冶、薛涛、刘采春齐名,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而这四个人中,鱼玄机和李冶均为女冠,薛涛晚年亦曾着道袍,在碧鸡坊吟诗楼黯然而终。
红颜不是祸水,就是薄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