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别人打游戏找攻略,率土之滨玩家写论文、查历史、上央视

你敢信?一群玩《率土之滨》的文化人,不仅上了央视,还把自己的“吵架文章”送进了国家图书馆。这不是段子,是真事儿,在几年前

你敢信?一群玩《率土之滨》的文化人,不仅上了央视,还把自己的“吵架文章”送进了国家图书馆。

这不是段子,是真事儿,在几年前,国家图书馆为了庆祝建馆110周年,特意办了个三国典籍文化特展。

结果展出的展品,不只有《后汉书》、《魏文帝集》这些千年古籍,还有一批新鲜出炉的文言作品,全是从《率土之滨》玩家手里收来的檄文、赋诗、战记。像什么讨伐叛盟的《讨逆书》,追忆征战的《同盟纪略》,写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气势如虹。

然后,这事儿还上了央视,镜头一扫、特写一放,明晃晃的五个大字——率土风云志!

在那一刻,就有不少人意识到:这游戏,早就不是“打打杀杀”那么简单了。

在这几年,《率土之滨》还冒出来了一个叫【陷阵之志】的家族,人送外号“率土教委”。

他们招人不看战力,不看充钱多少,进门先考试。每年出一套《率土高考卷》,题目从“赤壁之战周瑜用的什么火攻战术”到“益州牧刘璋是哪年投降的”,再到“计算一支满编步兵从洛阳到襄阳的行军天数”,涵盖历史、地理、逻辑、数学。

60分以下?抱歉,直接“开除率籍”,永不录用;100分以上?欢迎入族,还送月卡和周边,就问你会不会玩?

你以为这就够离谱了?还有更狠的。

南京大学有个物理博士,ID叫【百川丨记忆】,在【命中注定】同盟里混得风生水起。别人都在研究战法搭配,他直接写论文备战。今年校友赛前,他整出一篇正经战术分析,开头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熵恒增,同盟内耗亦如是。”意思是,刚开区大家抢地盘,越抢越乱,战斗力白白损耗,也是用物理定律搞上了战术分析。

话又说回来了,这些看似“离谱”的操作,其实早有伏笔。

《率土之滨》和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不止于展览。馆藏的《八阵图》被做成新赛季地图,迷雾、天气、地形全按古籍还原;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也被植入游戏,变成特殊玩法。玩家们一边打城,一边解锁古诗文,仿佛在玩一场“三国文化模拟器”。

在这几年,游戏还和北大历史学系合作搞“率土人物考”,从正史、碑刻、地方志里挖冷门人物故事,将那些散落在史书注脚里的名字、地方志记载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事迹,再次系统地呈现于玩家面前,让玩家在玩游戏的同时,可以发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动人细节、零距离接触三国历史。

所以,当一篇檄文能进国图,当一场家族纳新堪比高考,当博士用物理学打游戏,你就得承认,这游戏早就“变了味”。它不再只是拼战术、拼配合的战场,也是一个藏龙卧虎的文化圈子。

在这里,你不仅能打还能聊,找到一群懂历史的“文化人”同道。别的SLG世界频道全是“速推”、“求援”,但《率土之滨》就有人会在写“今逆贼窃据要塞,天人共愤,当共击之”。前者是战术,后者是腔调。而正是这种腔调,让你玩起来更有氛围感。

说白了,如今这游戏,还真不是谁都能玩明白的,你得要文化才行(Bu 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