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Magic8首销成绩不及前代,AI不是荣耀的“解药”

作者|无字“AI手机”概念,并没有让荣耀手机成为市场的宠儿。图源:RD观测2025年10月30日,数码博主“RD观测”披

作者|无字

“AI手机”概念,并没有让荣耀手机成为市场的宠儿。

图源:RD观测

2025年10月30日,数码博主“RD观测”披露的数据显示,荣耀Magic 8系列开售5天,销量超12万台,仅为上代同期的65%。其中Magic 8占比约50%,约为上代同期的60%;Magic 8 Pro占比超50%,约为上代同期的70%。

事实上,荣耀Magic 8系列的首销数据不理想,并非空穴来风。一般而言,产品上市初期,为扩大传播声量,智能手机厂商都会第一时间发布“战报”。然而,Magic 8系列已开售约半个月,荣耀却没有公布首销数据,似乎从侧面说明,该产品并未赢得消费者青睐。

如果仍依附于华为,某一代旗舰手机产品失利,可能并不会让荣耀感到焦虑。但问题是,荣耀已独立许久,并且正谋求冲击资本市场。在此背景下,迟迟难以开启“第二春”的荣耀,或许很难给投资者以信心。

01、推出AI手机,荣耀未能上演“奇袭时刻”

众所周知,近年来,因底层配置难以拉开差距,智能手机同质化愈发严重。比如,2025年下半年问世的旗舰手机,均定位影像旗舰,纷纷喊出“巨出片,出巨片”“旅拍神器,出游不用背相机”“新一代人像大师”等宣传语。

图源:荣耀

在此背景下,荣耀也针对性强化Magic 8系列的影像配置,喊出了“2亿超夜神”的宣传口号。不过在此之外,荣耀还致力于构筑独特的比较优势,为Magic 8系列加入了诸多AI功能,让其成为“自进化AI原生手机”。

事实上,荣耀打造“AI手机”,并非盲目跟风,而是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2016年,推出第一代荣耀Magic手机时,荣耀就开始布局AI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ChatGPT爆火,“AI手机”成为行业共识,荣耀更是选择“all in AI”。2025年3月举办的MWC 2025上,荣耀新任CEO李健首次公开亮相,发布了荣耀阿尔法战略,宣布公司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

虽然目前诸多旗舰手机也加入了AI功能,但定位“自进化AI原生手机”的荣耀Magic 8系列却可以带来差异化使用体验。

图源:荣耀

官方资料显示,荣耀Magic8系列支持购物搭子、出游搭子、美食搭子等八大AI体验。比如,浏览景点时,长按荣耀Magic8系列机身右侧的“AI键”,开启YOYO视频通话功能,对准景点,YOYO即可化身导游,介绍景点名称、地理位置、景区特色等信息。

图源:RD观测

然而颇为反常的是,搭载出众AI技术的背景下,荣耀Magic8系列的首销数据并不理想,甚至不及传统旗舰手机。“RD观测”披露的数据显示,vivo X300系列开售一周销量接近40万台,约为上代同期的150%;小米17系列开售一个月销量约175万台,约为上代同期的125%。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荣耀Magic8系列仍沿着传统智能手机的路径进化,并未通过AI技术全面革新用户的使用体验。

近日,做客乔・罗根播客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五年后不会再有传统的手机和App,“未来的个人设备将只是一个边缘节点,电话只会显示像素,并发出它预测你最想接收的声音,一切都将通过AI获取。”

对比而言,虽然相较其他旗舰手机,在购物、出行、美食等场景,Magic8系列可基于AI技术实现一系列智能化操作,但其AI能力并未做到全域、全场景覆盖,彻底扭转传统手机AI技术存在明显功能边界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使用手机时,如果想调用AI,往往需要先判断智能手机厂商有没有针对该场景进行优化,使用成本反而被拉高,自然不会有太强的动力主动选购“AI手机”。

02、腹背受敌,荣耀已跌出TOP 5榜单

对荣耀来说,Magic8系列不仅是下半年的重磅旗舰,更是扭转品牌颓势、开启反击的战略级产品。

独立之初,由于填补了华为留下的市场真空,荣耀手机走出了“微笑曲线”。荣耀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Q1中国手机市场,荣耀手机的市占率跌至3%左右的低点。IDC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荣耀手机的市占率分别为11.7%、18.1%以及17.1%。

图源:IDC

不过遗憾的是,荣耀并未成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常青树”,近年来市场影响力不断走低。IDC数据显示,2024年Q1-Q4,荣耀手机中国市场份额从17.1%下滑至13.7%,市场排名从第一到第四。2025年上半年,荣耀手机更是跌出了TOP 5榜单。

图源:IDC

结合市场数据来看,荣耀份额下滑,与华为强势回归有一定联系。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同比激增50.1%,占据16.6%的市场份额,跃升第二,荣耀手机的出货量则同比下跌8.1%,在TOP 5品牌中跌幅最大。

华为可以侵占荣耀的市场空间,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后者在独立五年后,仍未建立清晰而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华为手机难产时,“花粉”可能会因为此前的从属关系而移情于荣耀;随着华为高端旗舰全面回归,以及荣耀的软硬件生态逐渐和华为切割,“花粉”没有理由继续选购荣耀手机。

作为一家独立的智能手机厂商,荣耀不止需要直面来势汹汹的华为,更要和小米、OPPO、vivo等品牌展开正面竞争。遗憾的是,过去多年委身于华为的经历,已让其错失发展窗口期。

此前几年,为强化移动影像拍摄能力,实现高端化转型,小米、OPPO、vivo分别和徕卡、哈苏、蔡司三大摄影光学品牌展开合作。

反观独立后的荣耀,只能拾掇余烬,选择小众摄影品牌。2024年5月,荣耀与巴黎雅顾摄影工作室达成合作,让荣耀200系列首发雅顾光影写真大师,为用户带来雅顾生动人像、质感人像、经典人像三种人像风格。

图源:RD观测

尽管荣耀200系列的人像拍照表现不俗,但雅顾摄影工作室主攻经典黑白人像摄影,在专业摄影领域享有盛誉,大众认知度有限,难以立竿见影提升荣耀手机的品牌形象,助力其实现高端化破局。“RD观测”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8月,中国4000-5000元手机市场,荣耀份额仅为10.59%,远低于小米、OPPO、vivo。

03、冲击IPO,荣耀没有“新故事”

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荣耀不止想在手机领域东山再起,更希望冲击资本市场,借投资者的力量更上一层楼。

2024年初,与知名主持人窦文涛对话时,荣耀前CEO赵明表示,“我们要成为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公司,我们就一定要逐渐地把公司交给公众,增加透明度,我们要让荣耀的管理和方方面面都经得起专业机构、公众、投资者的审视。”

图源:荣耀

迈入2025年,荣耀IPO终于有了实质性动作。当年6月,荣耀获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辅导备案报告显示,荣耀上市辅导工作分三个阶段,时间跨度为2025年6月-2026年3月。

参照小米的股价表现,荣耀上市后或许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截至2025年11月4日,小米股价报收43.42港元/股,相较17港元/股的发行价翻了近三倍。

图源:小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米并非仅靠智能手机业务吸引投资者关注,而是打造了涵盖智能手机、IoT终端、智能汽车等设备的“人车家全生态”,极具想象空间。

2025年10月31日,浦银国际在研报中表示,“长期来看,小米坚持投入底层技术,包括芯片、系统等,这为公司构建竞争壁垒,奠定长周期的成长基础,重申‘买入’评级,维持目标价75港元/股。”按浦银国际的观点,小米股价还有约一倍涨幅。

图源:IDC

对比而言,虽然2019年后,荣耀也开始布局IoT相关业务,推出了智能电视、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产品,但在这些领域,荣耀品牌的影响力颇为有限。以腕带设备为例,IDC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Q2,中国腕带设备市场,荣耀出货量仅为60万台,只占据2.7%的市场份额,聊胜于无。

一方面,荣耀的智能手机主业愈发难以突破竞争对手的“围剿”,另一方面,其又没有结合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在IoT、智能汽车等领域描绘出更具增长潜力的“新故事”。凡此种种,自然会导致资本市场持谨慎态度。

财新援引一名买方渠道商的消息称,2020年11月,深圳国资从华为手中收购荣耀时,交易价格约400亿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约人民币2600亿元)。

然而2024年8月,华尔街见闻从一位财务顾问处获取到的荣耀Pre-IPO融资计划显示,荣耀计划于2024年底冲击创业板,Pre-IPO估值仅为2000亿元,四年时间缩水23.08%。考虑到2025年以来,荣耀手机的市场表现每况愈下,荣耀公司的估值有可能进一步走低。

总而言之,虽然近年来,AI已成为科技行业的一大风口,但荣耀并未靠该技术,在智能手机市场展现较强的竞争力。

这主要是因为,荣耀仍沿着传统智能手机的固有路径优化AI功能,并未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AI技术,进而全面重塑智能手机。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优质的投资标的,需要具备稳固的基本盘和亮眼的“第二条曲线”。空喊AI口号的荣耀,或许很难吸引投资者关注。

评论列表

feng
feng 2
2025-11-05 09:23
关键换人了,与华为脱钩了[笑着哭]
用户17xxx83
用户17xxx83 1
2025-11-05 05:06
起售价直接降到2999销量马上回来
昵称
昵称 1
2025-11-05 09:04
4000多元,usb居然是2.0[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