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元代青花釉里红花卉纹杯 700万港币

当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行的槌声落下,一只直径不足10厘米的元代青花釉里红花卉纹杯以700万港币成交,全场哗然。这个价格足以

当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行的槌声落下,一只直径不足10厘米的元代青花釉里红花卉纹杯以700万港币成交,全场哗然。这个价格足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买下一套豪宅,却只换得掌心大小的瓷杯。究竟是什么让这件看似普通的茶具成为拍卖场的宠儿?

image

釉里红:瓷器界的"炼丹术"

image

元代釉里红的烧制堪称陶瓷史上的奇迹。工匠需在1300℃的高温中精准控制铜红釉的氧化还原反应,稍有不慎便会发黑或褪色。这只杯子上的缠枝牡丹纹呈现出纯正鲜亮的宝石红色,与钴蓝青花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证明它出自元代官窑顶尖匠人之手。

image

据故宫博物院统计,全球现存元代釉里红完整器不足百件,且多为大件器物。如此小巧精致的杯型存世仅三例,另两件分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香港苏富比专家在拍前坦言:"这可能是私人收藏领域最后流通的元代釉里红茶杯。"

从巴黎到香港的百年传奇

这只杯子最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工艺,更是它跨越时空的传奇经历。杯底清晰保留着"D.W.34/25"的收藏编号,证明它曾属于法国大收藏家大维威尔。1934年,它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亮相巴黎橘园美术馆《中国周秦汉三朝青铜器》特展。

拍卖图录显示,此杯先后被收录于6种学术著作,包括1934年《亚洲艺术杂志》的专题研究。苏富比亚洲区主席仇国仕指出:"流传有序的顶级藏品往往会产生溢价效应,这只杯子每增加一次著录记录,价格就上涨约15%。"

瓷器热背后的收藏逻辑

同场拍卖中,天民楼珍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云肩纹带盖梅瓶以6777万港币成交,与常玉油画1.87亿的纪录相映成趣。艺术市场分析师发现,近五年元代瓷器成交均价年增长率达23%,远超当代艺术品的8%。

香港收藏家张永珍道破玄机:"元代瓷器代表着陶瓷工艺的巅峰,就像葡萄酒中的罗曼尼康帝,永远不缺识货的买家。"尤其这件杯子融合青花与釉里红两大顶级工艺,堪称"瓷器中的双料冠军"。

永恒的东方美学

当聚光灯下的杯子被轻轻放入特制保险箱时,釉面折射出穿越七百年的光芒。元代工匠或许想不到,他们用泥土与火焰创造的奇迹,会在二十一世纪掀起如此狂热的竞逐。这700万港币不仅是对工艺的致敬,更是对东方美学永恒价值的集体认同。

正如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齐所说:"真正的艺术品从不担心时间考验,它们只会在岁月中愈发耀眼。"这只杯子用它的天价成交,再次印证了瓷器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