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论坛上刷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提问:“8万只鸽子飞上天,是不是在模仿我们美国的和平精神?”
乍一看此问题较为简单,细琢磨却很值得探讨。
首先要说的还是,说到和平精神,最没有资格说这句话的还是你们吧。😓😓😓😓
放飞和平鸽,早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对和平的共同期盼。
而说到放鸽子,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诺亚方舟的故事:洪水退去之后,鸽子衔着橄榄枝飞回来,象征着灾难的终结以及希望的来临。这源于《圣经》的意象,确实是由西方文化传播,而对世界造成了影响。
但若说中国是在模仿美国,是不是有点简单化了,和平鸽可不是单一国家的标签。和平鸽真正成为世界性符号,离不开毕加索那幅著名的画作。
1949年,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临近之际,毕加索依记忆将米什的鸽子制成石版画,赠予为和平抗争之人,而后这只白鸽便成为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标志。
1950年,毕加索绘制了一只鸽子,赠予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此鸽并非如第一幅那般静静伫立,而是展开羽翼飞腾而起。
1952年,为庆贺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毕加索绘制了第三幅和平鸽,此鸽羽翼更为丰满,翅膀展开幅度更大,向着更高处飞翔,渐渐地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飞向全球,成为众人认可的“和平使者”。
华夏阅兵盛典中放飞和平鸽,具有深厚文化根源,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鸽子也被看作吉祥之物,早在商代,中国人就已然开始人工饲养鸽子,器具中也有鸽子的艺术形像,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便有一个由绿玉雕成的玉鸽。😊😊😊😊😊
唐代开始出现画鸽子名家,明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鸽文化专著——《鸽经》,书中提及“凡家有不肥之叹者,当养斯禽”,此处“肥”是和睦之意。可以见得,鸽子的吉祥寓意里,蕴含了和平、和睦。
有意思的是,华夏阅兵式上的鸽子不是啥道具,是从北京老百姓家里借的信鸽,这个小细节能体现出更深远的意思:和平不是一场作秀,它跟每一个普通家庭是紧紧相连的。
实际上阅兵的时候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模仿谁”而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中国在展示国防实力时,着重强调和平发展的理念,初看好像有点矛盾,实则体现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情形正好符合当前国际政治的现实:只有具备维护和平的能力,才能真正守护和平。
前面的导弹是告诉世界:我能打!后面的鸽子是告诉世界:但我不打!
这种兼具威慑与和平的呈现方式,彰显出独特的国家智慧以及深刻的战略考量。
就像一位南非网友说的那样:开普敦码头有鸽子,好天气也就200只。看到北京8万只,我大脑直接短路——是我们码头总数的400倍。说正经的,意思我懂了:我们能造火箭,但选择放鸽子。
那位提问的美国网友,或许没料到,青岛一战遗址博物馆,它的整体造型,宛如和平鸽一般,寓意着“鸽心寄语、珍爱和平”。
在博物馆展厅大厅屋顶的立体浮雕之上,有一只由1922盏LED灯泡构成的巨型和平鸽,此乃象征着1922年青岛主权的回归以及人们对于和平的那种向往。
他或许也并不知晓,中国是当下联合国维和行动之中的第二大出资国,也是向冲突地区派遣出了最多维和人员的常任理事国。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兴许比在仪式上放飞的鸽子,更能够阐释清楚相关问题。
其实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鸽子起飞那一刻,脑子里只有一句话:“东风:我负责让敌人沉默;白鸽:我负责让世界闭嘴。”😆😆😆😆😆
这是先兵后礼天花板,谁还敢说浪漫不能硬核。
如果喜欢,记得点个关注,点个赞,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