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寒冬里,老牌美妆零售巨头屈臣氏正准备上演一场资本“双城记”。
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报道,长和计划让旗下屈臣氏集团在香港、英国两地双重上市,预计融资额最高可达20亿美元。
在香港和英国的上市准备工作已在进行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启动IPO。
01、全球分化:欧洲引擎驱动,中国市场逆风
屈臣氏集团的全球版图正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根据长江和记2025年中期报告,屈臣氏集团零售部门整体收益总额988.4亿港元,同比增长8%,呈现复苏态势。
增长动能主要来自欧洲与新兴市场的双轮驱动。欧洲市场贡献了屈臣氏集团超六成的营收,其中东欧市场以16%的增速领跑,亚洲市场中,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表现突出。
然而,与全球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市场持续萎缩。2025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国区保健及美容产品收益总额同比下滑3%至66.66亿港元,成为屈臣氏全球唯一负增长的市场。
令人担忧的是盈利能力的大幅缩水。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的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暴跌53%至1.17亿港元,为近七年最低,EBITDA毛利率也降至2%的历史低点。
值得关注的是,屈臣氏中国已连续4个上半年出现业绩下滑态势。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国收入达63亿元,同比下滑23%;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81.5亿元,同比下滑8%;2022年上半年,收入88.9亿元,同比下滑16.5%。反观2021年上半年,其业绩录得106亿元。
02、收缩优化:关店求生与渠道重构
屈臣氏在中国市场的收缩迹象显而易见。2025年上半年,屈臣氏集团在中国净减少145家门店,门店总数降至3630家。
这一数据符合屈臣氏近年来的策略——在租约期满后关闭人流不足的店铺,以优化店铺组合。
门店规模收缩的同时,单店效益也未好转。2025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国的可比店铺销售额同比下降1.0%,虽然较2024年同期18.6%的跌幅有所收窄,但仍未止跌。
面对线下渠道的挑战,屈臣氏正将重心转向线上,大力发展“幕后店”——一种专为完成线上订单而设的小型订单处理中心。
幕后店数量从2024年底的131家猛增至2025年6月底的394家,旨在提升线上业务的快速配送能力。

03、战略转型:O+O模式与制度变革
面对挑战,屈臣氏并非坐以待毙。屈臣氏坚持其O+O(线下+线上)战略,试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2025年,屈臣氏计划进一步将门店延伸至消费者15分钟可达的社区场景,在一、二线城市探索社区店,融合即时零售与实体零售。
与此同时,屈臣氏加快三线及以下低线城市的扩张步伐,计划开设的500家新店中近一半位于低线城市,更将新进入100个县级市场。
在员工管理方面,屈臣氏今年4月开始实行“奖金池”制度。过去,员工的薪资构成为底薪+提成,收入直接和业绩挂钩。
新的奖金池制度不再按个人销售计算提成,而是按店铺等级设定销售任务。然而,这一改革引发了不少基层员工的不满。
根据亿邦动力调查,新制度实行后,有的柜姐月收入减少近2000元。
04、上市考量:寒冬融资,意欲何为?
在全球零售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屈臣氏选择此时推动双线上市,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
融资20亿美元将增强屈臣氏的财务实力,为其转型提供更多资源。
屈臣氏计划2025年开设500家门店,重点拓展低线城市及社区场景,同时围绕男士、儿童、大健康三大品类推出多个线下消费场景,试图打破增长瓶颈。
此次双地上市构成了一个连接东西方市场的战略平衡。公司不仅能利用香港辐射亚洲市场,更能借此巩固其在欧洲的影响力,从而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构建更稳健的资本与业务结构,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
对长和系而言,推动屈臣氏双重上市,是释放其核心优质资产价值的关键举措。作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员,屈臣氏集团至今仍是该集团重要的现金来源。
清扬君点评:
事实上,屈臣氏中国早在2016年便首次出现营收下滑,而当时其门店规模已达3000家。彼时正值电商转型的关键时期,但屈臣氏却未能把握机遇。其后续推出的官方App“莴笋”及数字化举措饱受诟病,例如门店BA通过企业微信强推促销,引发部分消费者反感。
此外,屈臣氏在消费者服务与合规层面也问题频发。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累计近两万条,涉及诱导充值、退卡难等;多地监管部门也因其虚假宣传、经营过期商品等行为对其作出过处罚。
当然,其业绩下滑也与大环境有关。在消费习惯转变、租金高企与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下,陷入增长困境的零售企业远不止屈臣氏一家。
目前,屈臣氏依然拥有令人羡慕的资产:近1.74亿忠实会员、覆盖31个市场的超17000家商店,以及在健康产品领域的强劲增长(过去12个月销售额增长超过10%)。
屈臣氏已意识到危机所在,但能否在资本市场与消费市场双重寒冬中成功转身,仍取决于能否真正摆脱“诺基亚陷阱”,实现从零售思维到用户思维的根本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