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著名的日本财经媒体曾在去年发布了一个固态锂电池的专利数量排名榜单,在这份榜单中,日本丰田以1300多件固态电池的专利排名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还有本田、三星电子等日韩企业。

但神奇的是,在这份榜单中,现在锂电池巨头的中国与科技灯塔国都没在其中。难道日本在固态电池专利领域又形成垄断了?在说这个之前我们先来聊下什么是固态电池。传统的液态锂电池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组成。而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就是把液态电解质换成固态电解质,不仅能降低热失控的风险,还可以省去隔膜等部件,省下来的空间就能加大电池的能量密度。换句话说,对比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不仅更加安全,而且能量密度也更高。所以被誉为下一代的电池技术,全球各国都将视为必须攻克的科技高地。

其中日本最先发力,早在2008年时,日本丰田就布局固态电池技术,投资了英国固态电池技术的开发商伊利卡(Ilika)。2017年时丰田与松下合作,共同研发固态固态电池。2018年时,日本经济机产业省明确将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同年丰田、本田、日产、松下等日企组成了“锂电池技术与评估中心”,相当于成立日本固态电池研发联盟。提前的布局,让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储备很多技术。所到了这两年,日本丰田、本田等车企纷纷宣布将在2025年前后实现固态电池的小规模量产。提前布局加上大量的技术专利,日本会不会在固态电池上实现弯道超车,甚至重现当初日本锂电垄断全球的辉煌场景呢?其实未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想要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并没有那么容易。

2017年,英国戴森,就是卖吹风机、吸尘器那家电巨头,计划投入200个亿,以固态电池技术为切入口,打造续航高达960KM的电动车,结果仅仅过了三年,在造出了一台价值高达21万美元的原型车,相当于140多万的电动车,最后经过内部评估,认为无法实现商业化,就主动停止了这项造车计划。诶,你可能会说这日本跟戴森可不一样,人戴森是一家企业在搞,但日本可是举全国之力在做固态电池,成功的可能性太高了。目前日本的确是固态电池相关专利最多的国家,但是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难度依然还很高,目前全球各大专家机构的普遍预计时间大都在2030年左右,日本的2025年前后想要实现商业化,估计是推出半固态电池,或者是继续延期,而且就算被日本率先攻克,但作为全球电池巨头的中国电池产业可不是吃素的。早在21世纪初,日本曾经一度占领了全球锂电池的市场,其份额一度达到90%,其专利数量可以说垄断也不为过,可仅仅过去20年,日本锂电池就被中国,甚至是韩国超越,2022年市场动力电池的份额的前十名中,6家中国企业,3家韩国企业,而日本企业只剩下1家。中国锂电池为什么能反超日本,凭借的是什么,就是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产业链的搭建,并且中国在固态电池的技术储备上也并不弱。

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研发固态电池,2019年就已经攻克了固态电解质的相关技术,并且获得了技术专利,换句话说,比亚迪现在都可以直接生产半固态电池了。比如在今年开年年初的仰望发布会上,很多人都认为下半年推出的U8越野,可能会搭载半固态电池,虽然被比亚迪给否认了,但考虑到比亚迪工科生一般的憋大招习惯,指不定哪天给我们来个惊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