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八闽大地,山海相拥,近年来数字经济、新能源、海洋产业等领域蓬勃兴起,为高校毕业生铺就了广阔的就业舞台。
在福建本土高校中,闽江学院始终扎根地方、紧扣区域发展脉搏,以精准的人才培养、多元的资源对接和暖心的就业服务,成为助力学子逐梦职场、深耕福建的坚实后盾。

2024届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毕业生蔡卓殊的成长轨迹,正是闽江学院育人成果的生动缩影。大三时,依托学校与厦门大学等10多所高水平高校的对口合作机制,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厦大交流生。在厦大紧凑的学术氛围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他突破自我设限,从容应对论文式考核,不仅锻炼了文献整合与学术表达能力,更斩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这段经历让他萌生考研念头,即便首次冲击厦大失利,学校的支持也从未缺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派至闽江学院的邓友金教授,持续为他提供择校指导与心态疏导,鼓励他“大胆推介自己”;备考期间,老师的专业点拨、同学的情绪陪伴,以及学校营造的互助氛围,都成为他二战的底气。最终,蔡卓殊以“初试第二、复试第一”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光学专业,而这份逆袭的背后,正是闽江学院链接优质教育资源、赋能学生多元发展的有力证明。

蔡卓殊的升学成功并非个例,闽江学院的就业与升学成绩单同样亮眼。202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高达93.26%,10.46%的深造率中,既有考入哈工大、厦大等名校的学子,也有远赴海外深造的青年;就业层面,毕业生精准对接福建产业需求,10人入职国家电网、82人跻身银行系统、3人通过选调生选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因贴合福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产业布局,成为就业“香饽饽”,汉语言文学、国际商务等专业则持续为福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输送优质人才……
这样的成绩,源于闽江学院对专业设置的精准把控,紧扣福建支柱产业与新兴领域,让“学”与“用”无缝衔接,更离不开全方位、有温度的就业服务体系。

更难得的是,闽江学院为学生打造了专属成长环境。在这里,升学不是唯一出路,就业也不是被动选择——学校一边链接省内外优质高校资源,为学术型学生搭建交流与升学通道;一边深度对接新大陆、网龙、宁德时代等福建龙头企业,开设行业讲堂、实战工坊,让求职学生提前掌握产业前沿技能。
从邓友金教授对学生的持续关注,到思政干部走访实习生的细致关怀,再到AI职途仓的个性化指导,每一处细节都在告诉学生:无论选择考研深造还是扎根福建就业,都能获得充足的资源与底气。

扎根八闽沃土,闽江学院既见证着福建的发展变迁,也用扎实的育人成效反哺地方。93.26%的就业率背后,是学校与福建产业的同频共振;10.46%的深造率之中,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对接;而暖心的就业服务与包容的成长氛围,则让每一位学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于渴望在福建这片热土上逐梦的年轻人而言,闽江学院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赋能成长、护航就业的平台,让“学有所成、业有所归”成为每一位闽院学子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