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港人前往内地消费,虽间接受到内地文化的影响,但中港两地文化差异依然显著。除了生活习惯,日常文化层面也存在不少区别。
此前,就有一位内地女性网友在社交平台发起提问,向广大网友征集“哪些内地文化让香港人觉得比较特别,与香港截然不同”,帖子发出后很快收到大量网友留言回应,其中更总结出3件令不少内地人感到意外的香港特色文化。

1
中港差异一:交通文化
在交通文化层面,中港两地的差异尤为明显,不少内地人初到香港体验交通时,都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
在内地乘坐地铁,入闸前必须将随身物品放入安检设备检查,确保没有携带危险品;进入车厢后,还有铁路保安定期巡视,全方位保障乘客安全。
但香港的地铁则更显 “自由”,没有强制的入闸安检流程,车厢内也少见专门的保安巡逻,乘车秩序更多依赖市民的自觉遵守,让不少内地人直言香港地铁“很自由”。

除了安检差异之外,他们发现香港人普遍会严格遵守 “先下后上” 的规则,候车时会自觉在车门两侧排队,全程保持安静,极少出现大声喧哗的情况;更不会像内地部分场景中那样,为了抢座位而争先涌入车厢,也不会随意在站台或车厢内蹲下休息。
有内地网民分享经历时感慨:“好几次在内地提着大行李下车,都被抢着上车的人挤得差点下不了车” 、“特别喜欢香港的秩序感,不管是坐巴士还是地铁,所有人都会好好排队”、“像‘先出后入’‘一个入口排一条队’,还有匝道并入主路时会主动让主路直行车,而不是逼对方刹车,这些在大陆真的很难见到,感觉特别不可思议。”
值得一提的是,港铁扶手电梯不少人初次乘坐时,会觉得电梯速度比内地快,稍显不适应;但适应后便会发现,这种速度能大幅节省通勤时间。更让他们惊讶的是,香港人乘坐扶手电梯时会自觉 “靠右站立”,而在没有类似 “潜规则” 的内地并不常见,也让内地人再次感受到香港交通文化中的秩序感。

2
中港差异二:餐厅文化
中港两地的餐厅文化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在香港餐厅有两项常见规则,对内地人而言可能较为陌生。
一是 “切饼费”,若顾客自带蛋糕(尤其是生日蛋糕)到餐厅食用,多数餐厅会额外收取一笔费用,用于覆盖餐具清洁、场地占用等成本;
二是 “禁带外来食品饮品”,香港人普遍会自觉遵守这一规定,认为这是对餐厅经营的尊重,即便需要支付切饼费,也愿意为这份 “互相尊重” 买单。

但内地的情况恰好相反,大部分餐厅不禁止顾客自带食品,甚至对自带酒水也较为宽容,内地人普遍认为 “自带食物是自己的权益”,无需额外付费。
因此,不少内地人到香港餐厅消费时,既不清楚 “切饼费” 的存在,也难以理解为何要为 “自己的权益” 额外花钱,甚至会觉得这项收费不合理,容易产生消费误解。

支付与点餐方式的差异,在香港现金支付仍是日常消费中的重要方式,在点餐时,服务员也多会手持菜单到桌前人工记录,保留着传统的服务模式。
但内地早已进入 “数码化点餐支付” 时代,几乎所有餐厅都支持扫码点餐,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甚至有部分内地餐厅对现金支付不太 “感冒”,不仅收银台备有的零钱可能不足,个别店员还会下意识引导顾客使用扫码支付。
有内地人曾吐槽:“真的很讨厌!现金凭什么不让用?而且动不动就叫扫码点单,我就想让服务员过来人工点餐,难道不可以吗?” 也正因如此,当看到香港在电子支付普及的当下,仍保留着现金支付和人工点餐的传统时,部分内地人反而感到惊讶,甚至直言“希望香港能保持这份传统,不用完全变成全电子化”。

3
中港差异三:教育方式
在子女教育的互动模式上,中港两地家长与学校、老师的相处方式差异显著。
香港家长普遍会给予学校和老师充分的教育自主权,比如面对老师安排学生打扫教室基本卫生的要求,家长大多持支持态度,香港家长通常不会主动索要老师或班主任的私人微信、电话,日常沟通多依赖学校统一派发的纸质通告,放学后老师也极少主动联系家长,除非涉及孩子重大事宜。

但内地的家校互动则呈现出 “高频沟通” 与 “深度参与” 的特点,这也让不少了解香港教育模式的内地家长感到惊讶。在内地,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建立专属的家长群,老师会在群内实时同步学校活动、作业要求、孩子在校表现,家长也会留存班主任的私人微信和电话,方便随时沟通孩子的情况,甚至在非上学时间也能联系老师咨询问题。
这种 “事事沟通、即时响应” 的模式,是内地家校合作的常态。因此,当部分内地家长得知香港老师 “放学后不主动联系、依赖通告沟通” 时,会难以理解,甚至误认为香港老师 “对学生不够负责”。

此外,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度和送礼习惯,也折射出两地教育文化的不同。在内地,部分家长不仅会主动参与学校卫生打扫、协助老师批改作业,还会在家长群内配合完成各类接龙任务;更有少数家长为了让老师多关照自家孩子,会选择赠送贵重礼物甚至购物卡。
有网友曾吐槽这种现象:“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内地要让家长去学校搞卫生、改作业,还要在群里接龙?甚至有人送很贵的礼、塞购物卡。”“其实是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觉得孩子太小不适合打扫卫生,怕受伤就去投诉学校,慢慢就演变成家长代劳,太离谱了。”

而在香港,老师普遍遵循 “一视同仁” 的原则,既不会要求家长参与学校日常事务,也会明确拒绝家长私下赠送的任何礼品,避免因私人关系影响教育公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