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烟囱内衬更换项目圆满竣工 高温防腐

一、前期处理旧衬拆除:通风检测:作业前开启有限空间通风机,持续通风 30 分钟后,用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烟囱内气体浓度(S
一、前期处理

旧衬拆除:通风检测:作业前开启有限空间通风机,持续通风 30 分钟后,用有毒气体检测仪检测烟囱内气体浓度(SO₂≤0.5mg/m³、NOx≤0.24mg/m³),氧含量≥19.5% 方可进入;分层拆除:作业人员通过内部脚手架,使用高压风镐按 “自上而下、分层分段” 拆除旧内衬(每段高度 2m),破碎后的废渣通过传送带转运至地面,禁止高空抛掷;拆除过程中同步通风,每 30 分钟检测一次气体浓度,确保作业安全;

基层处理:用角磨机打磨外筒壁内侧残留的粘结物、锈蚀层(钢结构外筒),清除浮灰与松动杂物;对筒壁裂缝(宽度>3mm)用聚合物砂浆填充修复,确保基层平整、坚实,为新内衬施工奠定基础;

钢托圈安装:按设计间距(3m)用全站仪定位,焊接 310S 不锈钢托圈,焊缝采用 “双面满焊”,高度≥8mm,焊后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确保无夹渣、气孔,托圈水平度偏差≤2mm/m。

二、新内衬分层施工(1)耐火砖砌筑(高温段)

砖块预处理:砌筑前将高铝耐火砖浇水湿润(含水率 5%-8%),避免吸干耐火泥浆水分,剔除变形、缺棱掉角的砖块;

泥浆搅拌:按产品说明书比例混合耐火泥浆,搅拌均匀后在 2 小时内用完(高温天气 1 小时内),严禁使用初凝泥浆;

砌筑操作:采用 “一顺一丁” 砌筑法,砖缝错缝搭接,水平灰缝与竖向灰缝厚度控制在 2-3mm,泥浆饱满度≥95%;每砌筑 1 皮砖用靠尺校准垂直度,每砌筑 3 皮砖用水平仪检测平整度,确保偏差≤3mm/m;砌筑过程中用木楔临时固定砖块,待泥浆初凝后拆除;

接口处理:耐火砖与托圈连接处采用楔形砖找平,缝隙用高温密封胶填充,确保密封严密,无烟气泄漏通道。

(2)耐酸浇注料施工(中低温段)

支模加固:按内衬设计厚度(≥200mm)支设钢模板,模板加固牢固,接缝处粘贴密封胶条,防止漏浆;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便于后续拆除;

浇注料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按 “骨料→粘结剂→水” 顺序投料,搅拌时间≥3 分钟,搅拌后浇注料流动性控制在 180-200mm,避免过度加水影响强度;

浇筑与密实:按 “分层浇筑、逐层振捣” 原则,每层浇筑厚度≤30cm,振动棒插入间距≤50cm,振捣至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避免漏振、过振导致蜂窝麻面;

养护:浇筑完成后覆盖土工布保湿养护,养护时间≥7 天(高温天气洒水降温,避免开裂),养护期间禁止碰撞模板;达到设计强度 70% 后拆除模板,检查内衬表面,对局部缺陷(麻面、缺棱)用修补料填补。

三、防腐密封与细节处理

基面清理:耐火砖与浇注料施工完成后,用钢丝刷清除内衬表面浮灰、残渣,打磨凸起部位,确保表面平整、无松散附着物;

防腐层施工:分 2 遍刮涂耐高温玻璃鳞片胶泥,第一遍厚度 1mm,固化 12 小时后刮涂第二遍(厚度 1mm),总厚度≥2mm;刮涂过程中用抹刀压实,排除气泡,确保胶泥与基面紧密结合;对砖缝、转角、托圈连接处等易腐蚀部位,额外增加 1 遍胶泥涂层,增强防护强度;

密封处理:在内衬顶部、底部与外筒壁交接处,嵌入高温密封胶,压实密封,防止雨水渗入与烟气泄漏;安装内衬顶部防雨罩,避免雨水直接冲刷内衬。

四、全程安全与环境管控

有限空间防护:作业期间持续开启通风机,每 30 分钟检测一次有毒气体浓度与氧含量,发现超标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并加强通风;作业人员全程佩戴防毒面具与双钩安全带,地面设置专职监护人员,保持通讯畅通;

高空与高温防护:高空作业人员系双钩安全带(一端固定在脚手架,一端固定在自身),禁止在脚手架上嬉戏、抛掷工具;高温时段(内衬表面温度>60℃)缩短单次作业时间(每 1.5 小时轮换一次),配备降温风扇与防暑药品,防止中暑;

动火安全:钢托圈焊接作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现场配备 2 名监护人员,手持灭火器与灭火毯,焊接下方铺设防火毯,防止火花引燃杂物;

环境控制:拆除与搅拌作业时开启雾炮机降尘,废渣分类堆放,可回收材料(钢材)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废渣转运至合规消纳场;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达标排放,避免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