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陆续揭晓。作为国有大行代表,建设银行交出了一份看似平稳却暗流涌动的成绩单——截至2025年9月30日,该行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573.60亿元,同比微增0.62%。这个看似平淡的数字背后,实则隐藏着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深化、净息差持续承压背景下的集体困境与转型探索。

1、利润微增背后的结构性变化
细读建行三季报,0.62%的净利润增长来之不易。在宏观经济仍处于修复期、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大型商业银行普遍面临“增量不增利”的困境。建行能够保持正增长,更多得益于其在资产规模、客户基础等方面的固有优势,以及在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优化上的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建行同期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2%,这一指标仍保持在两位数水平,表明其资本运用效率依然稳健。相比之下,0.80%的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则揭示了银行业整体面临的盈利能力挑战——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但单位资产创造的收益正在递减。
这种“微利增长”模式已成为银行业的普遍现象。在金融让利实体经济、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依靠规模扩张实现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终结,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竞争正成为新常态。

2、净利息收入下降:行业性困境与个体应对
三季报显示,建行利息净收入4276.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0%。更为触目的是,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仅为1.36%,较上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
净息差的持续收窄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负债端看,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压力;从资产端看,LPR多次下调、企业融资需求不足导致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这种“双向挤压”使得依赖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建行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该行正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来应对息差收窄。在资产端,加大零售贷款投放,特别是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这些业务收益率相对较高;在负债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活期存款占比,降低综合负债成本。此外,该行还通过加强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动态调整重定价节奏,以平息息差波动。

3、非利息收入崛起:第二增长曲线的构建
与净利息收入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行非利息收入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实现1460.96亿元,同比增长13.9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96.68亿元,增长5.31%。
这一增一减之间,反映了建行收入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升,不仅增强了收入稳定性,也为该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来看,建行的银行卡、财富管理、托管等中间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特别是数字化金融服务和综合化经营成效显著。
在财富管理领域,建行依托庞大的客户基础和网点优势,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和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该行积极把握债券市场发展机遇,承销规模保持市场前列。这些轻资本业务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建行过度依赖利息收入的传统模式。
4、成本管控与税收优化:精细化管理见成效
面对收入端压力,建行在成本管控上展现出国有大行的管理智慧。前三季度,业务及管理费1420.41亿元,虽然同比增加33.10亿元,但成本收入比仅上升0.23个百分点至25.39%。在通胀压力持续、科技投入加大的背景下,这一成本控制水平实属难得。
建行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网点布局,控制人力成本增长。同时,战略性投入并未缩减,特别是在金融科技、产品创新和人才建设等关键领域保持适度投入,为长期发展积蓄能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所得税费用的大幅减少——前三季度所得税费用311.3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3.91亿元,实际税率仅为10.75%。这一方面得益于该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对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鼓励。

5、信用风险管控:未雨绸缪抵御潜在冲击
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资产质量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三季报显示,建行信用减值损失1217.6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1.11%。这一数据的增长,既反映了该行对潜在风险的审慎态度,也体现了其“以丰补歉”的风险管理理念。
建行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该行持续完善全口径信用风险管理,特别是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同时,通过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为应对可能的经济波动预留了充足的安全垫。

6、展望未来:在守正与创新中寻找平衡
展望四季度及2026年,建设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净息差可能继续承压,信用风险防范压力不减,同业竞争和跨界竞争日趋激烈。从机遇看,经济稳步复苏将带动信贷需求回升,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数字化转型将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对于建设银行这样的国有大行而言,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在“守城”与“突围”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要守住传统业务的基本盘,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客户深度经营巩固现有优势;另一方面,要勇于突破传统模式束缚,加快数字化转型,布局新兴业务领域,构建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建行管理层在多个场合强调,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化新金融行动,推动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向纵深发展。这些战略举措能否在业绩上得到体现,还有待市场检验。

结语
建设银行三季报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银行业在转型期的集体画像:净利润微增长成为常态,净利息收入承压,非利息收入崛起,成本管控更精细,风险防范更审慎。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像建行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正在努力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在守正创新中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投资者而言,评价银行股的价值需要新的标尺——不再仅仅关注规模增速和短期利润,而应更注重业务结构、客户质量、风险抵御能力和转型进展。建设银行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其如何在新环境下重塑竞争力,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