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雍正黄地粉彩花卉纹盘 160万港币成交

一只直径不过盈尺的瓷盘,在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会上以160万港币落槌。这件清雍正黄地粉彩花卉纹盘,釉面明黄如初阳,缠枝西番

一只直径不过盈尺的瓷盘,在香港英联拍国际拍卖会上以160万港币落槌。这件清雍正黄地粉彩花卉纹盘,釉面明黄如初阳,缠枝西番莲蜿蜒舒展,恰是雍正朝宫廷美学最精妙的注脚。纵观同场拍卖,从99万港币的柠檬黄釉盌到57.6万港币的黄地绿彩婴戏碗,共同勾勒出雍正皇帝对色彩与自然的独特品味。

image明黄为底:帝王美学的视觉宣言

image

雍正御瓷以黄釉为尊,这种由锑矿提炼的明黄色,在光谱上比传统铁黄更为纯净明亮。本场成交的黄地粉彩盘,釉色均匀如蜜蜡,与香港嘉德2024秋拍中240万港币成交的黄地绿彩团龙纹碗形成色彩呼应。这种视觉语言绝非偶然——雍正六年(1728年),景德镇督陶官年希尧在奏折中特别提及“娇黄釉”的改良工艺,正是为满足帝王对色彩纯粹度的苛求。

image

粉彩技法在此盘上的运用更显精妙。花卉边缘的玻璃白堆叠厚度不足发丝直径,却营造出立体浮雕感。同场800万港币成交的雍正粉彩花鸟过墙盌,其鸟羽的渐变效果与此盘花瓣的晕染技法同出一脉,印证了宫廷画师对“没骨画法”的移植创新。苏富比2024春拍数据显示,带有此类柔光过渡的雍正粉彩器,溢价率普遍超出估价30%以上。

雅致对抗繁复:两朝美学的分水岭

将目光转向同场的乾隆御瓷,1800万港币成交的洋彩江山图琵琶尊以密集纹样铺陈盛世气象,而雍正器物则始终保持着克制的优雅。香港嘉德秋拍中624万港币的雍正孔雀蓝釉洗,通体无纹仅靠釉色取胜;420万港币的斗彩西番莲盘虽设色丰富,但布局疏朗有致。这种差异背后,是雍正对宋瓷极简美学的追慕——档案记载他常命人将汝窑、官窑瓷器置于案头观摩。

黄地粉彩盘上缠枝莲的走向尤其耐人寻味。每朵花卉的开放角度严格遵循“三弯九转”法则,与北京故宫藏雍正《胤禛行乐图》中盆栽的造型规制如出一辙。这种将自然物象程式化的手法,构成了宫廷特有的“规制化自然主义”。相较之下,同场200万港币成交的同治黄地粉彩八吉祥纹盘,其纹样虽工整却失之呆板,恰是后世难以复刻雍正神韵的明证。

市场共识:审美基因的价值兑现

翻检近年拍卖数据,雍正黄地系列始终是硬通货。202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款雍正黄地绿彩云龙纹墩式碗以300万港币超估价两倍成交;2024年嘉德秋拍中,黄地绿彩婴戏碗拍出576万港币高价。这些数字背后,是藏家对雍正审美体系的深度认同——当乾隆器物以工艺复杂度定价时,雍正瓷器凭借的是不可复制的视觉基因。

此次160万港币落槌的黄地粉彩盘,其价值不仅在于“大清雍正年制”的蓝料款识,更在于它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密码。就像过墙盌上那只振翅欲飞的鸟儿,雍正御瓷总能在方寸之间,让观者触碰到十八世纪最精致的艺术灵魂。当拍卖槌声落下时,我们真正买下的,是一段凝固的视觉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