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海高中的官微发了一篇文章,内容是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大会。
除了对重点工作进行简要总结,新海高中还披露了今年的高考成绩:
理科前十占六;
文科拔尖生锁定北大;
强基奥赛成果亮眼。
今年高考出分后,网上对新海高中的讨论近乎一边倒的批评和质疑。
面对汹涌的舆情,被埋汰了近一个月的新海高中,终于反击了。

新海高中作为全市重点中学,一茬茬后浪都以能进入这所学校为荣。但近几年,很多人对新海高中颇有微词。
这里,我就网上讨论较多的两点进行简单回应下。
第一,是关于新海高中200个创新班的名额。理论上讲,它确实可以掐尖全市前200名学生。
但牛娃是稀缺生产力。在操作中,县区对自己的牛娃严防死守。很多牛娃在中考之前,就被当地高中提前录取。
新海高中创新班学生,实际上大部分以市区为主。
第二,新海高中统招分数线逐年降低。本质上是因为禁止跨区招生后,新海高中只能面向市区招生。
赣榆高级中学是从1.8万的中考生中录取前1200名,东海高级中学从2万的中考生录取前1000名,而新海高中是在1.3万的总数中录取前900名。
这里有人或许会问,那东海学生更多,为什么教育没有赣榆厉害。因为,赣榆很早之前就有成熟且丰富的民办学校。简单点说,赣榆掐尖更早一些。
从概率上讲,学生越多牛娃越多。新海高中在1.3万的中考生中,能取得高考高分段第一的成绩,很大部分来自:
家长的托举。
最后我想说,在互联网时代,「速度」是新闻传播最有效的手段。
谁第一个发喜报,谁就能占领舆论高地。
因为,除了官方自己公布,谁都无法证伪信息。最终,只会沦为网友之间的口水撕逼和地域歧视。
哪怕,就算学校自己发布喜报,我们也要辩证看待。喜报不是为了告知,而是为了招生。报喜不报忧,是喜报的光荣传统。
作为学生和家长来说,匹配才是最好的,不要一味追求高。端正心态,克服浮躁,告诉自己:
上学,也是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