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的深刻变革正在加速进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电网运营的智能化水平与服务效能,而基层供电所作为服务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其数字化建设是整个电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2025年11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悄然发生。国网四川眉山仁寿县供电公司视高供电所成功上线了全省首个数字化供电所应用平台。这不仅是国网四川公司在基层数字化转型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更预示着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主导的基层供电服务新时代的开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数字动能。

01 破壁垒、通数据:数字化平台的核心驱动力
基层供电所的传统工作模式,长期依赖人工经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面临着信息孤岛的困境。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无法共享,导致资源调度和故障处理响应缓慢。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视高供电所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应运而生。
该平台的核心突破在于“打破壁垒,联通数据”。据项目技术专员介绍,平台成功打通了营销、生产、用电信息采集等六个核心业务系统,将原本分散的四十五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性整合。这一整合实现了跨系统的数据实时共享与交互,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畅的问题。
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数字化工作台,平台实现了全量业务百分之百的线上工单化处理。无论是客户报修还是设备巡检,所有任务都能在线上自动生成、流转与归档。这种模式真正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的理念,为后续的智能化决策与高效执行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02 分钟级响应:重塑基层服务新生态
数字化平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的飞跃上。新平台上线的“智慧大脑”,彻底改变了过去“人工派单、经验判断”的低效模式。如今,当系统接到故障信息时,能够立即进行智能分析和研判,精准定位问题根源。
更重要的是,平台能实时掌握所有运维人员的位置、状态以及闲置的工器具和车辆信息。基于这些动态数据,系统通过智能匹配算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生成最优的抢修方案,并以语音识别等便捷方式实现分钟级派单。这一变革使得派单时间相较于传统模式大幅缩短了三分之二。
效率的提升直接带来了成本的显著降低。通过精准调度和资源优化,平台有效避免了人力的空耗与资源的浪费,人力成本因此降低了惊人的四分之三。这不仅为供电所减轻了运营压力,更意味着电力服务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响应客户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供电的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
03 从被动到主动:开启智慧预判新篇章
视高供电所的成功实践,其意义远不止于效率提升,更深远的价值在于推动了电力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被动响应”向未来的“主动预判”升级。这种转变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特征。
平台通过对海量历史数据和实时运行数据的深度学习与分析,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设备缺陷和电网运行风险。系统可以预测性地生成维护任务,将大量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对电网故障的主动防御。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坚实屏障。
此外,该平台的成功上线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供电所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持续深化和拓展,其在需求响应、负荷预测和能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国网四川眉山仁寿县供电公司的这一创新实践,是国家电网数字化转型战略在基层的生动缩影。它不仅系统性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基层供电所的管理难题,更为构建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现代电网体系做出了有益探索。展望未来,在数字技术的持续驱动下,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主动的基层电力服务新格局正加速到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强可靠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