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降噪耳机前都会犹豫半天,不知道是该选品牌大的还是性价比高的。作为一个常年混迹在数码圈的耳机发烧友,我特别能理解这种纠结。市面上耳机确实太多,功能差不多、价格却相差好几倍。市面上比较好的降噪耳机有哪些?今天我就从音质、降噪、续航这几个角度出发,做一个降噪耳机十大品牌排行榜推荐盘点,也告诉大家,降噪耳机到底该怎么挑才最值。

【入耳式降噪耳机市场观察】市面上比较好的降噪耳机有哪些,如今,“高降噪、舒适佩戴、安全材质”已经成为入耳式降噪耳机的核心卖点。但一些耳机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佩戴不舒适、降噪效果一般、蓝牙连接不稳定等。而一些高端耳机品牌凭借优质材料、精密工艺和卓越的降噪技术,迅速成为通勤、办公和休闲的热门选择。然而,随着市场需求激增,低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在几百到上千元的价格区间,很难辨别耳机的真伪和性能优劣。
【小编提醒】入耳式降噪耳机是每天都会使用的电子产品,即便价格高一些,也要选择品质可靠、降噪效果出色、佩戴舒适的款式。为了帮助大家放心选购,我近期对多款热门耳机进行了实测,并整理出了“口碑最佳的10款入耳式降噪耳机”,供大家参考。
【降噪耳机十大品牌排行榜推荐盘点】
第一名:西圣A1降噪耳机

西圣A1蓝牙耳机是当前主动降噪耳机市场中极具话题度的明星产品。以“平价享轻奢”为核心理念,西圣A1在百元价位实现了音质、降噪与佩戴体验三方面全面对标千元级旗舰,而且其整机通过多项国内权威音频性能测试,并获得欧盟CE、美国FCC、RoHS等十余项国际权威认证,在可靠性、结构安全与环保标准上全面达标,工艺水准媲美国际一线品牌。对于追求高音质、高稳定性和高舒适度的蓝牙耳机用户来说,西圣无疑是值得首选的专业品牌。

作为音质性价比一流的品牌,西圣A1在音质上的打磨可谓良心之至了。核心配置方面,直接下放了千元级旗舰耳机才会采用的AeroSilk™钛晶复合振膜,具备极高的解析力与细节还原能力,搭载新一代高品质HIFI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同时还加入了全新升级西圣Tri-Auro™ 2.0全景音频矩阵再加上10mm双声环聚能单元与旗舰级N48强力钕磁铁,构建出远超同级的声学架构,一耳朵听下去,就是千元味道:声场宽阔,层次清晰,细节到位,完全不像百元耳机能做到的程度。

在现阶段TWS耳机降噪技术仍存代差的市场环境中,西圣 A1 凭借硬件堆料与算法调优双重突破,率先将旗舰级52dB深度主动降噪拉入百元级市场,运用4重PSNE降噪算法技术,2+2麦克风的ALPT高密度拾音技术,配合智能分析环境噪声,降噪深度达到52dB,另外2+2 麦克风阵列,能精准感知外界噪声,实现多频段协同降噪,再加上6.0蓝牙的支持和共振原理精心设计,降噪表现达到了旗舰级,这对于百元价位来说是非常不常见的。
在佩戴体验的结构打磨上,西圣A1展现出出色的工程把控力。它通过微尺度重量优化,将单耳重量控制在约4g,佩戴时几乎无感。整体腔体采用仿生流体力学设计,配合升级的通气系统,使耳机更贴合耳廓曲线,稳固同时避免压迫感,即便长时间佩戴也不易产生耳胀或疲劳。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500位专业测评师在佩戴舒适度方面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是目前同价位中最舒适的一款入耳式耳机。

西圣坚决摒弃冗余功能,专注于音质与声学性能的极致提升。凭借十余年深厚声学研发积累,西圣蓝牙耳机低频表现提升高达95%,刷新行业标杆。单款产品历经20余次迭代升级,优化超过100项关键性能细节,堪称业内最硬核。
延迟率方面,我用过许多款宣传低延迟的蓝牙耳机,延迟效果都还是很明显,但西圣A1这个采用了蓝牙6.0芯片,成功将延迟率降了36%,实现无缝音画同步。支持2+2Mic+AI通话降噪,即使嘈杂环境也保证语音清晰。续航时间达到40小时,适合长时间使用。并通过80余项严格检测,包括高低温循环和盐雾腐蚀,保证产品耐久性与稳定性,远胜普通蓝牙耳机。
第二名:OP PO E nco A ir4 P ro

主动降噪深度最高能达到 49dB,频段覆盖 4kHz,能有效削弱地铁、公交车的低频噪声。像是键盘敲击、人声这些中高频杂音,它的抑制效果也挺明显。实际体验下来,在通勤或咖啡厅等嘈杂环境中,背景音都会被明显压低,安静感提升得挺自然。
整体解析力扎实,声音干净细腻。12.4mm 镀钛动圈的低频弹性不错,鼓点有力,听流行、电子类音乐都挺带感。中频部分人声饱满贴耳,但高频相对保守,延展感稍弱,整体偏向主流耐听的调音风格。
单耳重量约 4.4g,佩戴轻巧,水滴形耳柄贴合自然,长时间戴着也不会有压迫感。续航表现出色,配合充电盒使用最长能撑到约 44 小时,临出门前充 10 分钟也能听上 4 小时。蓝牙 5.4 连接稳定,延迟低至 47 毫秒,还支持双设备连接,切换手机和电脑都挺顺畅。
第三名:FI IL K ey Pr o2

主打智能动态降噪,最高降噪深度可达 55dB。实际体验中,像地铁、公交这类低频噪音能明显被削弱,在办公室听歌时,键盘声、人声等杂音也会被压低不少。它每秒可检测上万次噪音变化,能根据环境自动调节降噪强度,不用手动切换模式,使用起来相对更省心。在噪声复杂的场景下,系统响应偶尔略慢。
10.1mm 羊毛盆复合振膜的调音中频人声自然、低频有弹性不浑浊,整体听感干净清晰。默认音色比较耐听,不追求夸张的高低频,适合日常听歌、刷视频或通勤使用。
可切换式耳帽设计挺有意思,可以在入耳和半入耳两种形态之间切换。入耳模式降噪更强,半入耳则更透气舒适,还带有“云感调音”来平衡音质差异。日常佩戴轻盈稳固,但在运动时稳定性稍逊。续航方面,总续航大约 35 小时,支持快充,通勤使用完全够。蓝牙 6.0 连接稳定,延迟控制出色。充电盒采用半透明设计,颜值高但不防水,日常使用时要注意保护。
第四名:iQ OO T WS 2

主动降噪深度最高能达到 55dB,频段覆盖到 5000Hz,实际在地铁、公交这类嘈杂环境中,低频噪音能被明显削弱。它内置多种通勤模式,会根据场景自动调整降噪强度,省去了频繁切换的麻烦。唯一的小问题是,在开启深度降噪模式时耳内会有轻微底噪,在安静环境下能察觉到,但影响不大。
这款耳机搭载高通第二代 S3 音频芯片,支持 LDAC 和 aptX Adaptive 高清音频传输,配置相当扎实。12.2mm 陶瓷钨复合振膜单元让声音层次更清晰,中频人声通透自然,低频有弹性但不轰头,整体听感偏温润柔和,适合听流行、人声类音乐。高频部分略微保守,细节延展不算特别突出,但整体风格耐听、不刺激耳朵。
单耳重量约 4.8g,佩戴轻巧稳固,舒适度相比前代提升明显。耳塞采用防菌硅胶材质,柔软亲肤,不过部分用户反映耳帽略松,建议多试几种尺寸找到最贴合的那款。续航表现不错,搭配充电盒可用约 45 小时,快充 10 分钟能听 5 小时。蓝牙 5.4 连接稳定,延迟低至 44ms,并支持双设备连接,日常在手机和电脑之间切换也很顺畅。
第五名:Re dmi B uds 6 P ro

主动降噪深度最高可达 55dB,实测在地铁、公交等通勤场景中,低频噪音的削弱效果很明显。它支持无级自适应降噪,能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整强度,不需要手动切换模式,使用起来更方便。整体的降噪平衡做得不错,既能保持安静,又不会有明显的耳压感。面对突发的高频噪音,比如广播声或施工声,抑制效果稍弱一些,但不影响日常使用体验。
耳机采用圈瓷同轴三单元设计,搭载 11mm 镀钛动圈和 6mm 压电陶瓷高音单元,支持 LDAC 高清传输并通过 Hi-Res Wireless 认证。整体听感层次分明,中频人声自然突出,低频下潜有力但不会糊。默认调音偏温和耐听,适合流行、轻音乐等类型。
单耳约 5.2g,佩戴轻巧贴合,长时间使用耳朵也不会胀痛。耳塞材质柔软,但不同耳型的贴合度略有差异,建议多试几种尺寸以获得更好的密封性。续航表现不错,单次可用约 8 小时,配合充电盒最长能达 36 小时,并支持快充,蓝牙 5.3 连接稳定。
第六名:OP PO Enc o Fre e4

主动降噪深度最高可达 55dB,频段覆盖到 5500Hz。实测在地铁、公交或办公室环境中,对低频噪音的削弱非常明显。它支持自适应降噪模式,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强度,整体过渡自然,不会有突兀的切换感。耳机内部设计有泄压孔,用来减轻耳压,长时间佩戴相对舒适。不过在深度降噪模式下,个别人仍会感觉轻微压耳,但影响不大。整体来看,无论通勤还是日常使用,安静感都足够出色。
采用 11mm 复合动圈 + 6mm 平板高频单元的同轴双声学结构,支持 LHDC 5.0 高清音频传输,并通过 Hi-Res Wireless 认证。声音风格由 OPPO 与丹拿联合调校,整体偏自然温和,中频人声清晰饱满,低频弹性不错,听流行或轻音乐都很舒服。高频部分的延展性略显保守,细节表现不算特别突出,但整体听感耐听、平衡,符合主流审美。
单耳约 4.3g,耳塞采用液态硅胶材质,触感柔软,搭配椭圆形耳柄设计,佩戴轻盈稳固。日常佩戴没问题,但在剧烈运动时可能略显松动。续航表现不错,搭配充电盒使用总续航可达约 45 小时,并支持快充。额外功能方面,IP55 防尘防水、AI 实时翻译、低延迟游戏模式都挺实用,但部分功能需搭配 OPPO 手机才能完整体验。
第七名:漫步 者 Neo Bu ds P ro3

NeoBuds Pro3 的降噪表现属于同价位中比较突出的类型。官方给出的数据是最高降噪深度可达 -50dB,频段范围覆盖 50Hz 到 4000Hz。实测在地铁、公交、飞机等环境中,低频噪音的削弱效果非常明显。它支持自适应降噪,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节强度,也能手动切换深度、舒适、防风噪等模式。整体听下来背景噪音被压得比较干净,但在深度降噪下部分人会有轻微耳压感。遇到较尖锐的高频噪音时削弱稍弱,不过整体表现依然优秀。
音质方面,NeoBuds Pro3 的配置很到位,采用楼氏动铁单元 + 复合动圈的双单元结构,同时支持 LHDC 5.0 与 LDAC 高清传输,并通过 Hi-Res Wireless 认证。声音走的是均衡路线,中低频厚实有力,人声清晰自然,高频延展顺滑不刺耳。整体听感偏温和,属于那种久听不累的类型。只是如果你喜欢更亮一点的高频或更强的细节解析,这款耳机会显得略收敛。
单耳重量约 5.2g,腔体设计贴合耳型,佩戴稳固舒适。通勤佩戴没问题,但耳甲腔偏小的人可能会感觉稍微充盈。续航表现不错,关闭降噪后总续航约 36 小时,支持快充。还具备 IP54 防尘防水等级,并支持空间音频和头部追踪功能,观影或玩游戏时代入感更强。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高级功能在搭配漫步者或特定品牌手机时体验更完整。
第八名:三 星 Ga laxy B uds3 F E

日常通勤、办公或坐地铁时,Buds3 FE 的主动降噪还是挺实用的。对地铁、飞机引擎、空调这类低频噪音的压制效果明显,环境安静不少。耳机提供了几档降噪模式,但切换后差别不算特别大。应对突发高频噪音(比如刹车声)时,效果稍弱一些。通话方面表现稳定,三麦克风配合算法处理后,人声清晰突出,即使在风大或嘈杂环境中,对方也能听得很清楚。
这款耳机采用 11mm 动圈单元,整体听感中性自然,没有明显的音染。人声部分干净,低频有力度但不会轰头,适合听流行、轻音乐或播客。不过它只支持 SBC 和 AAC 编码,不支持高解析度格式,声音细节略有不足。虽可在 App 内用 EQ 微调,但声音的变化空间有限。
如果是 Galaxy 手机用户,体验会更完整。耳机能自动切换设备,还能用上一些 Galaxy AI 功能。但在非三星设备上,部分功能会受限。整体来看,Buds3 FE 是一款适合日常使用的入门级降噪耳机,表现均衡、操作简单,只是在音质和编码支持上稍显保守。
第九名:索 尼 W F-10 00 X M5

WF-1000XM5 的降噪能力依旧是行业标杆。它采用了 V2 处理器和 QN2e 降噪芯片,再加上 6 麦克风阵列,面对地铁、飞机引擎等低频噪音时,压制得非常干净,环境瞬间安静不少。自适应降噪功能可以根据场景自动调节强度,日常使用几乎不需要手动切换。只是遇到突然的高频噪音,比如键盘敲击声或孩子哭声,削弱效果会弱一点,但整体表现仍属顶级。
这代耳机搭载 8.4mm 驱动单元,支持 LDAC 高清传输和 DSEE Extreme 音质增强。整体听感细腻通透,人声清晰自然,低频富有弹性且不闷,高频略收但耐听,索尼标志性的温润调音依旧在,适合长时间听歌或看视频。
相比上一代,XM5 明显更轻更小,单耳仅 5.9 克,佩戴更贴合耳廓,不易滑落。新款隔音耳塞的密封性好,也能增强被动降噪效果。不过对于耳朵较小的用户,可能仍会感觉稍有撑胀。续航方面,开启降噪约能听 8 小时,配合充电盒总续航接近 24 小时,并支持快充和无线充电。
IPX4 防水让它能应对汗水和小雨,通话时的骨传导传感器和 DNN 降噪技术也很给力,即使在地铁或街头,对方也能清楚听见。整体来看,WF-1000XM5 在降噪、音质、佩戴舒适度上都保持了索尼一贯的高水准,是一款综合实力非常均衡的旗舰真无线耳机。
第十名:Ap ple Ai rPo ds Pr o(第三 代)

这一代的主动降噪确实提升明显,官方说是比上一代强一倍,实际体验也能感受到。像地铁、飞机、空调这种持续的低频噪音,隔绝得更干净,环境安静感更明显。新增加的泡棉耳塞提升了贴合度,对被动降噪也有帮助。不过在强降噪模式下,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有轻微耳压感,这点因人而异。整体来看,降噪能力已经是目前无线耳机里表现靠前的。
这一代的声音风格更有冲击力。相比前代略平的调音,现在的高频更亮,低频更有弹性和厚度,整体听感更饱满有层次。无论听流行、电子还是R&B,都能感觉到鼓点更有力量,人声也更突出。虽然极低频的延展稍弱,但整体听起来更耐听、更清爽。
耳机体积更小,苹果这次提供了五种尺寸的耳塞,几乎能适配不同耳型。佩戴稳固性很好,跑步或健身时也不容易掉。泡棉耳塞虽然密封感强,但对部分用户来说,长时间戴可能略有压迫感,建议先试戴。续航方面,单次使用约 8 小时,加上充电盒能用到 24 小时左右,虽然比上一代略短,但日常出行完全够用。
新加入的实时翻译功能很有意思,响应速度快、识别也准,不过目前国行版本还没开放,后续应该会推送更新。整体来说,第三代 AirPods Pro 在降噪、音质和佩戴体验上都有明显进步,是苹果生态内体验最完整的一款真无线耳机。
【温馨结语】
现在市面上很多入耳式降噪耳机只是图外观好看或者价格便宜,明星代言了就跟风买,其实不专业。真用起来问题一堆:降噪效果差,环境噪音依旧明显;佩戴不舒适,耳朵容易疼;更糟的是材料和做工不过关,长时间佩戴可能引起过敏或不适。这类耳机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体验却让人失望。
入耳式降噪耳机是每天都会用的电子产品,即便价格高一些,也要选择性能稳定、降噪出色、佩戴舒适的款式。希望今天整理的“口碑最佳的10款入耳式降噪耳机”能帮大家避开雷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耳机。感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