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想象,会被恒星走到生命终点那一刻的能量释放颠覆。太阳一生的总和,能被恒星几天之内释放的能量超过,亮度甚至能盖过整个星系,这就是宇宙中最壮丽的能量释放现象,超新星爆发。
恒星濒死时的终极爆发,才是超新星的本质。质量超过太阳8倍的大质量恒星,核心燃料耗尽后,中心会瞬间坍缩成中子星或黑洞,每秒上万公里的速度,会将大质量恒星的外层物质反弹引爆,另一种情况是白矮星不断吸积伴星物质,超过临界质量后引发热核失控。

星等是天文学中用于量化天体亮度的标准体系,数值越小表示天体越亮,数值越大则越暗。10⁴⁴焦耳级别的能量,会在短短几十小时内被两种爆发机制抛向太空,太阳光度的数十亿倍,是超新星爆发时的峰值光度,绝对星等约–19等,和典型星系的总亮度相当甚至更高。其实人类对超新星的观测史,早已不只是冰冷的科学数据,那些古代文献中的记录,是古人对星空的敬畏与好奇,是文明与宇宙对话的珍贵印记。
亮度的传播会随着距离衰减,人眼感知亮度的标准,天文学家将其定义为视星等。6.0等,是黑夜中人类肉眼的观测极限,数值越小星体越亮。一颗标准Ia型超新星,绝对星等达到–19.3等,若位于银河系内3000光年处,金星十几倍的亮度,会出现在3000光年外银河系内的超新星身上,即便在白天也能清晰看见,若处于254万光年外的仙女座大星系,人眼观测的边缘,5—6等的视星等刚好触碰,天气极佳时才有机会直接目睹,一旦距离拉远到5000万光年外,视星等便会暗至12等左右,那抹微弱的光芒,只有小型望远镜能捕捉到5000万光年外的超新星。

天文爱好者反复提及人类历史上三颗最著名的超新星。公元1054年的天关客星,我国宋代《宋会要》中记载它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连续23天在白昼可见,夜间更是持续了近两年,金牛座内的蟹状星云,正是公元1054年天关客星的残骸。1572年出现在仙后座的第谷超新星,亮度堪比金星,详细记载,欧洲与中国的文献都给了1572年的第谷超新星。
1604年的开普勒超新星位于蛇夫座,峰值视星等约–2.5等,当时夜空的第二亮星,是1604年蛇夫座的开普勒超新星,两年后才逐渐消逝。突然觉得,这些跨越千年的记录很奇妙,古人或许不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却凭着本能记录下星空的异动,这份好奇会不会在后来的岁月里,悄悄推动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

此后四百余年,无数天文爱好者翘首以盼银河系内下一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银河系每世纪大约会诞生两颗超新星,但星际尘埃,会遮蔽银河系每世纪诞生的大部分超新星,难以被肉眼察觉。天文学家估计,下一颗裸眼级超新星可能出现在银河系盘面背后,也可能藏身于近在咫尺的伴星系中。若一颗标准Ia型超新星在距地球5000光年内爆发,全球数十亿人共同仰望的自然奇观,将是5000光年内爆发的超新星,亮度将介于弦月到金星之间,足以照亮黑夜。
其实超新星之所以让人着迷,不仅因为它的壮观,更因为它让遥远的宇宙事件变得可感知,那些穿越千年、万年抵达地球的光芒,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宇宙的联结,不再是孤立于星球上的渺小存在。

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会在那颗期待已久的超新星突然出现在夜空的同一时刻观测,用目光触碰这份来自宇宙的馈赠。有人会拿出手机记录,有人会静静凝望,朋友圈里可能全是同一片星空的照片,这种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共鸣,或许就是宇宙给予人类最震撼的回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