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的态度就是拍电影的方式。
从一部电影中能看出导演的价值观,也能读懂这个国家的态度,因为文艺作品是时代的注脚。

朴赞郁的《共同警备区》就是韩朝关系与国际局势的一个缩影,但因过硬的品质让其并未随着时间而褪色,即便抛开政治元素,也是一部优秀的影片。
不过说来可惜,《共同警备区》是韩国首部正面表现处于分裂的南北双方士兵之间友谊的影片,但以后,再也不会有《共同警备区》这样空前绝后的电影了。

两国首脑历史首次会晤,关系大大缓和,《共同警备区》应运而生。同根同宗的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坐下来谈,老百姓之间没有深仇大恨,敌对都是上层意志的转移。
但总有人不愿意见到和平的握手言和,朴赞郁大胆指出美国从中作梗,这时的韩国还有点血性,像太阳的后裔。

25年后,朝鲜删除半岛统一条款,强势宣布朝韩不再是一个民族,美国让韩国上供,韩国乖乖听话。
都说韩国电影敢拍,但在如今的国际变革局势和韩国愈发羸弱的电影行情下,《共同警备区》显然是政治不正确,没人再敢拍也不会有人投。

该片的倒叙、插叙、正序,重复线性叙事流畅丝滑,引人入胜,多角度还原板门店罗生门枪击事件。
以来路不明的子弹悬念开场,引出各执一词的“真实”过程,又在还原过程的过程中带出现场到底有几个人的猜想。
随着线索逐渐清晰,宋康昊、李秉宪之间跨越国籍的友谊以小见大,反映两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历史纷争,叙事层层递进,如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于氛围营造而言,锦上添花,对人物塑造来说,如虎添翼,在剧情推进上也不遑多让。
还留下到底开了几枪,谁杀了谁,其中的目的是什么,韩朝双方士兵在掩盖什么的解读空间。

本以为他会接受审判,进而退役过普通人的生活,没想到因为真相的揭露让他愧疚,竟然举枪自尽,颇有银河映像黑狠冷酷的宿命论的味道。

宋康昊捡起递过去,但眼睛看的却是他处,随后镜头移动,补足前面没有放全的部分,右滑,郑宇真在巡逻,左移,南成植在站岗。
再右摇,李秉宪出现,最后定格,两个国家,四个人同框,南北不是敌人,是朋友,但,人生南北多歧路,君向潇湘我向秦。

然而现在,一个网飞让韩国电影一夜回到解放前,本来学香港、好莱坞,再加三次运动,有了自己的护城河,谁知功德一朝散,蛮遗憾。
看来,电影也不是自由的产物,小国没有话语权,大国才配分猪肉,软文化的背后是国家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