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3省份将陆续开启养老金二次核算补发,事退会比企退人员多补吗?

2025年23省份将陆续开启养老金二次核算补发,事退会比企退人员多补吗?随着全国23个省份陆续公布2025年度养老金计发
2025年23省份将陆续开启养老金二次核算补发,事退会比企退人员多补吗?

随着全国23个省份陆续公布2025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一场涉及数百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二次核算补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养老金二次核算”成为近期退休人员热议的焦点。截至2025年11月初,全国已有广东、山东、北京、上海、黑龙江等23个省份公布了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这意味着自今年1月以来新退休且暂时按2024年旧基数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即将迎来养老金的二次核算并补发差额。

有很多退休人员感到疑惑,为什么需要进行养老金二次核算?这背后是养老金的计算逻辑与数据公布的“时间差”问题。养老金发放主要依赖一个核心数据,那就是养老金计发基数,这一数据与当地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挂钩,但由于该数据需要经过统计、审核等一系列流程,通常要到每年下半年才能最终确定。

这就导致在2025年新基数公布前已办理退休的人员,发放养老金时缺乏当年数据支撑,只能暂时按2024年的旧基数预发,等待2025年新计发基数正式公布后,社保部门会依据新数据对这部分人员的养老金进行精准重算,并一次性足额补发此前因基数差异少发的金额。

而养老金重算的补发金额有几大关键影响因素,第一就是工龄,工龄越长,重算补发的金额也就越多,特别是那些工龄超过35年,且视同缴费年限较长的退休人员,补发金额往往更加充裕;第二就是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它直接决定了补发金额的基数。缴费指数达到1甚至更高的退休人员,因原有养老金基数较高,在相同涨幅下,每月增加的金额自然更多;第三是退休月份的早晚,它影响补发的总月数。早在今年1、2月份便已退休的人员,到11月补发时,周期长达9-10个月,累计金额更容易突破1000元;最后,所在地区计发基数涨幅也不容忽视。从已公布基数的地区来看,2025年多数地区的涨幅在2%以内,整体幅度不算高。

那么有很多退休人员非常关注事退与企退的补发差异,有的人在企业退休,非常想知道自己退休后养老金重算补发与相关事业单位相比有什么差距。其实养老金并轨制完成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已统一,那这是否意味着二次核算补发金额也会一致呢?其实不是的,计算公式的统一并不等于补发金额的相同。

在相同补发月数、同一地区的前提下,事退人员补发金额可能高于企退人员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缴费基数差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基数普遍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而养老金计算遵循“多缴多得”原则;其二是缴费年限差异。事退人员通常会有视同缴费年限,这会直接影响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差额度。

其实从2024年10月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已正式完成,标志着我国养老金制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轨后,企事业单位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完全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这意味着,从计算方式上看,企退和事退人员已保持了一致,但并轨并不意味着所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会立即拉平,养老金的多少仍将完全取决于缴费情况,即缴费档次越高、缴费年限越长,退休时的养老金就越高,但是随着计算方式的统一和视同缴费年限的减少,企事业单位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将逐渐缩小。

养老金二次核算补发工作正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各地社保部门将根据新公布的计发基数,对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重新核算。小编建议退休人员应该多关注自己所在地区的官方通知,或近期应该留意银行账户的变动情况。

养老金制度的每一次调整,都关乎着亿万家庭的福祉。随着养老金并轨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持续发力,未来的养老金体系将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