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欧稀土摩擦愈演愈烈之际,一则消息迅速在欧洲工业界炸锅:中国商务部宣布,11月8日起,所有含中国稀土价值占比超过0.1%的境外产品,再出口必须拿到北京的许可证。新规落地不到两周,欧洲车企的仓库先撑不住了。德国一家金属粉末贸易商说,库存见底,客户满世界找替代,结果绕一圈发现,重稀土提炼99.8%仍在中国手里,根本绕不开。
欧洲人这才发现,自己手里的牌比想象中少得多。10月21日,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紧急视频连线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能不能先给批条子”,希望中方把欧企的稀土申请拎到“绿色通道”。王文涛回得客气:依法审批,对欧企一直“特事特办”,但安全红线不能碰。会后,欧方在布鲁塞尔连夜发出邀请,请中方团队本周赴欧盟总部继续谈,口气软得像海绵。

可话音未落,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一嗓子把气氛掀翻。他放出风声:如果北京不松口,欧盟就该祭出《反胁迫工具法案》,用冻结知识产权、限制投资等手段“回敬”中国。这套法案2023年底生效,至今零实战,被内部称作“贸易核弹”。马克龙话音刚落,德国车企先慌了神——宝马、大众联名上书,警告“真打起来,最先断粮的是我们”。德国经济部赶紧放软话:动“核弹”前,先想清楚谁能承受反噬。
欧盟内部裂痕瞬间公开。波兰、法国高举“强硬”旗,德国、北欧国家猛踩“刹车”,吵到最后,公报里只敢写“将密切关注局势发展”,连“制裁”俩字都没敢提。有外交官吐槽:这边求中国开绿灯,那边喊打喊杀,信号乱成麻花,北京只会更谨慎。

中国手里其实早有数据:今年1—9月,对欧稀土永磁出口量同比下降32%,但单价涨了四成,欧洲买家一边抱怨,一边把订单抢破头。中方审批清单里,德国大众、法国核电项目都已拿到“合规批条”,只是走程序需要时间。用商务部人士的话说,“不是不给,而是得按规矩排队”。
真正让欧盟坐不住的,是美国的算盘。特朗普政府给欧盟开出“关税豁免”条件:想要减税,就得在对华稀土问题上站队。华盛顿时间10月20日,美国商务部再发“50%规则”,要求含中国稀土价值过半的产品必须申请美方许可证,等于把欧洲推到火线前沿。欧盟委员会一名官员私下吐槽:“我们像夹心饼干,一边被美国逼,一边又怕中国真收紧。”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伊万·季莫夫看得明白:“欧盟制裁口号喊得响,可中国手里握着稀土水龙头,真拧死阀门,欧洲工厂就得停工。中国不想把事做绝,但也不会被嗓门吓到。”

眼下,布鲁塞尔已把会谈升级成“出口管制对话2.0”,邀请中方带着清单去谈。欧洲工业界放话:只要本周能谈妥“加速审批”,他们愿意自己游说巴黎、柏林别再喊“制裁”。一场峰会,还没开就已经分出了主次——谁先松手,谁就先喘口气。更多回合,等中方代表团落地布鲁塞尔再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