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西贝战火2.0!“流量刺客”罗永浩与“超级符号”华与华再次交锋

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论战,在11月26日被引爆。罗永浩转发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的微博并连发三问:“谁诱的?谁算计了?你想干什么

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论战,在11月26日被引爆。

罗永浩转发华与华创始人华杉的微博并连发三问:“谁诱的?谁算计了?你想干什么?你要是说不清楚,我就公布录音了。”随后他又划清界限,明确表示“这次跟西贝无关,这次是我和华杉之间的事”,并给华杉下了最后通牒-于当天下午六点前公开道歉。

这场争执已不再是简单的口舌之争,而是直指华与华商业模式的根本。罗永浩在微博中透露:“我已经在网上买了华与华的全集,整天被忽悠的中国土老板们,其实赚钱很不容易,也该有人给他们上一点营销防诈课了。”

“营销防诈课”这五个字,将华与华过去二十年的“方法论”直接定性为“骗术”。

以西贝为导火线的二次对峙

这已不是罗永浩与华与华的第一次交锋。早在今年9月西贝预制菜风波中,双方便已结下梁子。

当时华杉曾多次在微博上为西贝“帮腔”,称“西贝是拼了老命要把菜做好的企业”,并指责罗永浩是“污蔑”。随后罗永浩在直播中直接点名华与华,质疑其专业水平。

不过,那次冲突很快以华杉私下道歉告终。9月15日,罗永浩在微博表示:“华与华的老板已经跟我道了歉,这件事可以过去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场大戏已经落幕时,第二季居然毫无预警地开播了!这次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甚至还带点“黑帮电影”的味道:老罗直接在微博上发出了“最后通牒”:今天(11月26号)下午六点之前,如果华杉没有在微博公开道歉,未来中国的市场公关行业应该不会有人再记得华与华了,只记得罗与华。

“超级符号”华与华

要理解这场冲突的深层含义,我们得先了解华与华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华与华由华杉与弟弟华楠两兄弟于2002年创立。这对兄弟从创业第一天就特立独行,立下规矩:不比稿;先付费再做策划案。 在广告行业,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在华与华官方的自我介绍中,他们自称为“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的混合体。而华与华方法的核心,就是“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

什么是“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华杉的解释是:“企业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产品开发、品牌设计、包装设计、广告创意等等,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

华与华最为人熟知的是其“超级符号”理论。华杉认为:“超级符号就是营销传播的一切”,通过利用人们熟知的符号,可以大大降低品牌传播成本。

“一切传播都是符号的编码和解码,”华杉在其著作中写道,“超级符号就是选择传播效率最高、传播成本最低的符号进行编码。”

他们为蜜雪冰城设计了“雪王”形象,采样了美国乡村民谣《哦,苏珊娜》,创造出了“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主题曲,歌曲脍炙人口,很快就风靡整个互联网,也成为了蜜雪冰城的超级IP。这个案例也在近几年被津津乐道,成为广告行业的标杆。

同样,他们为葵花药业打造的“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也是华与华方法的成功实践。华杉在一次采访中回忆,1999年他在深圳一家报纸上看到关于儿童用药不规范的报道,便萌生了做儿童药品牌的想法。这个想法历经8年,直到遇到葵花药业董事长关彦斌才得以落地。华与华为葵花药业创造出“小葵花”角色,一切推广活动都围绕“小葵花”符号展开。

他们为西贝莜面村打造了超级符号“Ilove莜”,提出了“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产品策略,甚至推动西贝将100多道菜品精简到44道。 十年间,华与华从西贝拿走了超过6000万元的咨询费。

华与华的成功案例还包括“送长辈,黄金酒”、“三精制药,开创口服液蓝瓶时代”、“爱干净,住汉庭”等等。可以说,华与华的“超级符号”营销理论,已深刻渗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流量逻辑vs符号逻辑

罗永浩为何要对华与华发起总攻?这背后不仅是个人恩怨,更是两种商业逻辑的碰撞。

罗永浩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流量之王”,深谙注意力经济的规则。罗永浩的商业模式建立在个人IP基础上,通过直接的内容输出和情感连接来影响受众。他不需要设计“超级符号”,因为他本人的言行就是最具传播力的内容,他本人就是最大的符号。

而华与华代表的是一套传统的、中心化的符号构建逻辑,通过精心设计的符号和重复曝光来塑造品牌认知,这种IP虽然稳定,但缺乏人格魅力。

这种根本性的差异,导致了两者对营销本质理解的冲突。

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场关于西贝的口水战。但仔细分析,实则是两种商业模式和价值观的冲突。

罗永浩在微博中直言要“给中国土老板们上一点营销防诈课”,这实际上是对华与华所在行业的直接挑战。

华与华一直自诩为“哲学级的洞察,原理级的解决方案”。华杉曾强调:“我们不是接地气,是接真气,凭借真人真心真本事,找到事物成败真因的真气。”

但罗永浩显然认为,华与华的那套方法论,更像是包装成高深理论的忽悠术。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华与华一直强调“宣传才是成本最低、最强有力的传播方式”。而如今,他们却陷入了自己最擅场的宣传之战中,对手是同样深谙传播之道的罗永浩。

营销行业的“罗”生门

这场争端实际上揭示了中国营销咨询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过度包装、故弄玄虚、缺乏实效。

华与华曾提出“围棋模型”的概念,用他们的华与华文库,形成所谓的经营哲学。华杉称这是“集中、西、日之正道”。

但当我们剥开这些华丽的外衣,营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华杉曾说:“营销不就是要影响你的看法,让你认为我这个东西是你需要的吗?”

而罗永浩的质疑,恰恰是对华与华是否真的能为客户带来实际价值的挑战。

华与华的符号权威迎来最大的风波,广告营销行业也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