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曾经是国民女星,也是央视台柱子主持人,只要是央视举办的那些大型节目,往往都能够看到她的身影。
再加上她本人为自己塑造出了知性典雅的人设,所以特别受欢迎,但如今这位央视一姐却已经销声匿迹,甚至在网上查无此人。

人们只看到董卿在台上的挥洒自如,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份从容的背后,站着一个极其严苛的父亲,董卿的童年,没有洋娃娃和花裙子,她的父亲是“知青”一代,坚信苦难是最好的磨刀石,所以,女儿也要当儿子养。
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步,承包了家里所有的碗筷,甚至不许她多照镜子,理由是“女孩子的心思不能花在打扮上”。

她考了第一名,父亲的反应是:“你有什么可高兴的?”她想买件新衣服,父亲会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
父亲的字典里,赞美是奢侈品,批评才是家常便饭,他用最严苛的爱,亲手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这颗种子,逼着她用一生去证明自己“值得”,也让她活成了一个紧绷的、时刻追求满分的“完美主义者”。

从浙江到上海,再到北京,她一路披荆斩棘,靠的就是这股“我必须做得更好”的狠劲,在上海,她遇到了同样优秀的程前,两人亦师亦友,亦是情侣,程前的点拨,让她在地方台迅速站稳脚跟,但她知道,这还不够,她要去的,是那个能让全国人民都看到她的地方。
选择了一个母亲的“原罪”央视的舞台,是她人生的放大器,三十岁出头,她就登上了春晚,此后十余年,身边的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董卿,稳稳地站在那里,成了春晚不可或缺的符号。

她的知性、大气,让她成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代言人,观众爱她,几乎把她当成了一个没有缺点的、行走的“国家形象”。
可人终究不是神,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董卿做了一个最私人的选择,却引爆了最汹涌的舆论,她结婚了,丈夫是低调的企业家密春雷,然后,她怀孕了,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她毅然放下话筒,远赴美国。

当她抱着孩子回来时,世界已经变了,一个在节目里教孩子们爱国、歌颂中华文化的公众人物,怎么把自己的孩子生在了美国?这个逻辑上的“硬伤”,让她的人设一夜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
尽管她解释是为了“休息和学习”,但公众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选择,她亲手打破了自己用十几年建立起来的“正确”形象,这份代价,远比她想象的要沉重。

命运的玩笑,往往在你最不设防的时候开场,赴美生子的风波还未完全平息,一场更大的海啸向她袭来,这一次,不是她自己的选择,而是她选择的那个男人,带给她的劫难,她的丈夫密春雷,被曝出深陷百亿债务危机,一度“失联”半年之久。
那个曾经让她在事业之外找到“安心”的港湾,转眼成了吞噬她的漩涡,各种传闻甚嚣尘上,说她不得不变卖洛杉矶和上海的豪宅,替夫还债。

从前,她是舞台上绝对的主角,掌控着节奏和全场目光,可这一次,她成了被动卷入风暴中心的配角,无力辩驳,只能承受。
公众的同情是有限的,尤其对于一个曾经站在云端的人,当“赴美产子”的争议和“富豪老公破产”的新闻叠加在一起,董卿的形象,被彻底颠覆。

那个知性优雅、不食人间烟火的“央视一姐”,瞬间变得面目模糊,甚至沾染上了世俗的尘埃,这一次,再完美的履历也无济于事。
退居幕后从美国回来后,董卿努力过,她坦然承认了自己母亲的身份,也确实打造出了像《朗读者》这样口碑极佳的节目,但有些东西,确实回不去了。

她离开的那一年,朱迅等中生代女主持已经扛起了大旗,央视的舞台从不缺优秀的人,而家庭,也让她无法再像从前那样,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
于是,她开始为自己铺设后路,去大学当兼职教授,做公益形象大使,似乎在为“退居幕后”做着漫长的准备,直到2021年,一切戛然而止。

那一年,她的主持工作锐减,几乎只剩下《朗读者》的零星录制,参加完一场时尚活动后,她便彻底从公众视野里“蒸发”了,有人算过,2021年,她的儿子正好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这或许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因赴美生子而被千夫所指的母亲,一个丈夫身陷囹圄、家庭风雨飘摇的妻子,当她必须在聚光灯和孩子之间做出选择时,天平会倾向哪一边,不言而喻。

舞台再大,大不过一个孩子的童年,那个需要她陪伴长大的孩子,成了她唯一的,也是最后的锚点,聚光灯太热了,足以烫伤一个母亲回家的路。
外界两极分化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舞台也一样,董卿淡出的这几年,央视的春晚舞台上,任鲁豫成了定海神针,而更年轻的尼格买提、马凡舒们,也已经能独当一面,展现着属于新一代的活力与朝气。

观众是健忘的,当新的面孔、新的节目不断涌现,那个曾经的“央视一姐”,也逐渐成了一个遥远的名字,偶尔在怀旧的盘点中被提起,对于她的选择,外界的评价两极分化。
你可以说她“活该”,认为她亲手种下的因,就必须吞下相应的果,也可以说她“勇敢”,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承担一个母亲最本能的责任。

只是,这些选择背后的惊涛骇浪,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个从小被要求完美的女孩,最终用一种最不完美的方式,告别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舞台。
年过五十的董卿,还会回来吗?也许会,也许她早已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活成了另一种人生,舞台上空了许久的那个位置,终究成了一个句号,或是一个问号。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消息:
澎湃新闻2022-04-06崩溃的董卿
人民网2016-10-12揭秘董卿不为人知辛酸经历 15岁曾在宾馆当清洁工
人民网2013-03-13揭董卿心酸成长路 事业成功源于严父教育
新浪娱乐2013-01-11董卿连登8年央视挂历 一姐地位稳固
央视网2015-09-07独家专访董卿:期待更好的董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