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国民党主席交接现场,一人流泪,两人正名,四人被边缘化

202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台北的成功高中体育馆办了个第22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就是新旧主席的权力交棒。旧的那个

2025年11月1日,国民党在台北的成功高中体育馆办了个第22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就是新旧主席的权力交棒。旧的那个朱立伦把位置让给了新选出来的郑丽文,这事儿从头说起,得先聊聊前面的选举。

10月18日那天,国民党搞党主席选举,郑丽文这人以黑马的架势杀出来,拿了65122票,得票率正好过半,50.15%,直接把郝龙斌、罗智强他们甩在身后。郝龙斌得了46551票,罗智强13504票,其他人就更少了。

这选举从早上8点投到下午4点,党员们在各地党部忙活,计票结果一出来,郑丽文就成了国民党历史上第二位女主席,第一位是洪秀柱。

她本来是学运出身,早年还进过民进党,当过青年部副主任啥的,后来跳槽到国民党,风格一向强势,爱直球对决,尤其在两岸议题上,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啥的。

这次胜出,看来党内不少人觉得需要这种战斗力强的来领头,特别是2024年大选后,国民党没上台,三党不过半的局面下,国会里头闹得鸡飞狗跳,罢免案、调查啥的层出不穷,党内觉得得换个风格硬气的来整顿。

选举结果一公布,郑丽文没耽搁,马上打电话给其他候选人道谢,还在党部外头跟支持者打招呼。党内有些人本来对她参选有意见,比如朱立伦觉得打乱了他的布局,选举前赵少康、郝龙斌他们没少攻击她,甚至传出些阴招损招啥的,但郑丽文顶住了。

胜出后,她很快就公布初步人事名单,拉了些青年干部进来,打算从基层抓起。选举前辩论会开了六场,焦点在两岸政策和党内改革上,郑丽文每次都强调要推动经贸文化交流,坚持温和路线,但战斗力十足。

选举过程中,还赶上花莲灾情,部分活动暂停了,但没影响整体。结果出来,大陆那边发了贺电,强调九二共识啥的,郑丽文回信也呼应了这个基础,说要推动和平交流。这事儿在两岸媒体上炒得热,国民党内部也觉得这方向对头。

转到11月1日的交接大会,这天早上9点开始,现场来了几百党代表,前排坐着党内大佬。吴伯雄当监交人,朱立伦把印信盒子递给郑丽文,她接过后全场鼓掌。郑丽文领着大家宣誓,誓词里头提维护党纲、推动团结、守护民主啥的。

接着她演讲15分钟,讲国民党得从内耗走出来,变更有战斗力的团队,要在地方选举中发力,2026年地方选战得准备好。她还提过去几年国民党在地方的表现,说基层组织得加强。台上灯光亮堂,党旗挂着,短片回顾党史,从孙中山到近年选举,全场又鼓掌。

韩国瑜递了书面报告,谈党内团结和立法机构协作,发言就5分钟。朱立伦致辞时,说了支持新团队的话。大会结束中午,代表们散场,媒体追着问对新主席的看法。

郑丽文离开时简短采访,重申改革决心。这交接标志国民党进入新阶段,党内要求更强硬作风,郑丽文上台后马上调整党务,第一波人事就重用地方成员,试图拉拢各方。

现场有个事儿挺引人注意,马英九坐在台下第二排,旁边洪秀柱,他看郑丽文演讲时擦了好几次眼角,看来情绪起伏大。

他过去支持罗智强参选,但郑丽文的主张更全面,尤其两岸稳定交流,让他想起自己在位时推动的经济文化往来,那时候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带来实际成果。

现在郑丽文坚定表态对抗执政党,推动国民党变革,马英九觉得党内有接班人,能延续未完的事业。这流泪的事儿媒体捕捉到,传得挺广,党内老人家对这种传承有感触。

朱立伦呢,虽然选举前对郑丽文参选不满,觉得影响原有安排,但她胜出后他第一时间祝贺,现场保持笑容,鼓掌积极,展现配合姿态。韩国瑜作为嘉宾,胜出后首次公开现身,先前没马上表态,说要保持中立,但现场报告和表情显示认可新方向。

这两人通过现场表现,算是为自己正了名,证明他们支持党内更新。反观四个人,台中市长卢秀燕、新北市长侯友宜、桃园市长张善政、媒体人赵少康,他们没来大会,也没公开祝贺,这被视为对新主席的不支持,凸显党内分歧。

这些人过去在党内有分量,但缺席让他们在主流意见中渐远,显示与新领导层疏离。卢秀燕忙地方事务,侯友宜专注市政,张善政没现身,赵少康也没到,这举动党内讨论多,有人说这是自感疏离,刻意切割,有失党格。

交接后,郑丽文动作快,公布更多人事任命,包括侯友宜阵营的人进关键位,显示拉拢地方意图。朱立伦退二线,继续参与党内事,但影响力降了。韩国瑜保持中立,专注立法。马英九通过基金会,表达两岸看法。

那些缺席的四人,没公开回应,此后地方政务更独立,与中央互动少。赵少康媒体上偶尔评论,但没回核心。国民党整体调整期,郑丽文推改革,但中央地方张力还在,这些人边缘状态没变。

郑丽文上台后,党内氛围转向战斗模式,对两岸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交流,但面临执政党压力。地方诸侯缺席,说明党内整合难,蓝营要重返执政,得先统一步调。郑丽文风格强势,未来怎么带队,看来还有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