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当地时间 11 月 25 日,原本维持了好几周的巴阿边境停火,被一阵突如其来的空袭声彻底打碎。巴基斯坦军方在深夜悄然派出战机与无人机,跨境对阿富汗多个省份发起猛烈轰炸。首当其冲的是霍斯特省,平民区成了第一批被炸中的目标,一间普通民宅被直接夷为平地,屋内 9 个孩子和一名妇女当场身亡,惨状令人心碎。

在帕克提卡省、库纳尔省紧接着也遭受密集攻击,当地官员确认又有平民受伤,房屋、生活设施被炸得面目全非。从现场情况看,这场袭击显然经过周密策划,无人机与战机配合得极为精准,打击点都是位于边境的关键位置。

阿富汗塔利班方面迅速谴责巴方“无理挑衅”,强调将会“在必要时给予有力回应”;而巴基斯坦最初保持沉默,直到数小时后才正式表态,指控阿富汗塔利班窝藏恐怖组织 TTP,并公布“嫌疑人供词录像”,把轰炸合理化为反恐需要。在短短 24 小时,局势迅速从停火回到战争边缘,中亚再度陷入紧张气氛。

我觉得这不是突发冲突,而是几十年恩怨的集中爆发,很多人看到新闻都觉得疑惑:为什么说打就打?为什么停火说没就没?据我了解,这次根本不是偶然擦枪走火,而是几十年深层矛盾的大爆发。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那条长达 2640 公里的“杜兰线”。这条边境线是英国殖民者当年拍脑袋划下的,把普什图族硬生生分成两半。阿富汗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而巴基斯坦却坚持这是合法国界。一个不认,一个强调,这种根本矛盾一直埋在两国之间,就像随时会引爆的地雷。

另一个更现实、更致命的矛盾,就是反恐问题。自从阿富汗塔利班在 2021 年重新掌权后,巴基斯坦境内恐怖袭击次数急剧增加。仅在 2025 年 8—9 月,巴基斯坦西部边境就发生 212 起武装袭击,328 人死亡,是 11 年来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巴方一直认为塔利班放任 TTP 在阿境内活动、训练甚至策划袭击。塔利班却反咬一口,说巴基斯坦才是破坏边境稳定的“幕后黑手”。双方互相指责、互不信任,最终导致军事化回应越来越频繁。特别是这次巴境内刚发生自杀式袭击,巴基斯坦情绪极度紧绷,于是跨境空袭成了它最快速、最“直接”的反击方式。说白了:不是突然想打,是一直都在为这一刻积攒火药。

更危险的不是这次空袭,而是两国进入“以暴制暴”死循环巴基斯坦这一次跨境空袭,看似来得突然,但背后反映的是双方已经进入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以暴制暴的循环。
双方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巴基斯坦:你没管好恐怖组织,那我只能自己跨境打击。
阿富汗塔利班:你越界侵犯主权,那我必须反击。
巴方再反击。
塔利班再还击。
就这样,一步一步往战争深渊走。更糟糕的是,这次的伤亡多为平民,而且是妇女和孩子。这在中亚宗教文化背景下,会激化极强的部族仇恨,让塔利班内部更难妥协,也让边境地区原本脆弱的和平再无回旋余地。与此同时,阿富汗外长近期访问印度,也让巴基斯坦神经更加敏感。巴基斯坦本就担心印度在阿富汗扩大影响力,现在塔利班“接近印度”,等于在巴国内部触碰到战略底线。于是本来可以谈的分歧,被地缘政治再次推向对抗。

这样只会让无辜平民成最大输家,局势随时可能失控,如果说军方之间的冲突还带着战略目的,那平民的遭遇,就是最残酷的现实。就在 2025 年 10 月那次冲突中,就有几百名平民死伤、数千人逃难。如今这一次空袭,霍斯特省、帕克提卡省等地已经再次出现逃难潮,村庄居民纷纷向内陆方向撤离。巴基斯坦边境地区也同样陷入恐慌;学校停课、市场关闭、贸易通道中断,整个地区的生计一下子被摧毁。

更关键的是:阿富汗塔利班已经开始在边境调动武装力量;巴基斯坦边境提高到最高警戒;以往调停者卡塔尔、土耳其虽已介入,但这次难度更大。双方都处在“不能示弱”的状态,一旦误判形势、一旦某个哨所又遭袭,一旦某个地方再出现伤亡,局势完全可能进一步升级。
我必须说一句:战争从来不会只停留在“点到为止”,一旦开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收不回来。
从这次事件我们能看清一点:真正的危险不是这次冲突,而是看不到的未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问题,已经不只是某一次袭击、某一次反击,而是领土、民族、安全、外交高度纠缠的综合性矛盾。停火协议、调停会议,都只是给火山口盖上薄薄一层布。一旦情绪被触发、恐袭再出现,双方又会马上回到战争模式。
未来几个月只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继续升级,进入更大规模冲突;
第二种:在国际压力下再次停火,但随时可能再次破裂。
不管哪一种,代价最大的永远不是政府、不是军队,而是生活在边境线上的普通老百姓。
最后,我想问大家:你觉得这次冲突会停下来,还是会继续升级?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