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2024上海外资百强4大榜单揭晓:265家企业扛鼎入围,美日德占半壁江山

2025年11月12日下午,上海长宁区兴国宾馆内宾朋满座,由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与长宁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上海市

2025年11月12日下午,上海长宁区兴国宾馆内宾朋满座,由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与长宁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年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发布会在此举行。在这场被视作“上海外资风向标”的盛会上,主办方详解了2024年度百强企业概况,「友邦人寿」、「米其林中国」两大企业代表分享了与上海共成长的故事。市有关领导在致辞中透露,上海累计吸引外资超3700亿美元,外资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城市功能提升的核心力量,而2024年度的百强榜单,正是这股力量的生动缩影。

图源:投资上海

一、2024年度上海外资百强榜:多维数据勾勒开放型经济新图景

「2024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单」共设营业收入、进出口总额、纳税贡献、创造就业四项百强榜单(见文末榜单),265家企业成功入围,较上一年度增加7家。这些企业虽数量仅占上海近8万家外资企业的少数,却贡献了远超平均的经济价值:营业收入总额占全市参与外商投资年度报告企业总营收的31.16% ,进出口总额占全市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44.68% ,纳税总额占比达31.75% ,总就业人数占比亦有17.50% ,堪称上海外资经济的“压舱石”。

从各榜单榜首企业来看,头部企业的领先地位稳固且各具特色。「苹果」以强劲营收登顶营业收入百强,延续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号召力;「保时捷(中国)」凭借高端汽车市场的优势,蝉联纳税贡献百强榜首;「达功(上海)」则成为最大“黑马”,不仅守住进出口总额百强榜首,更新晋拿下创造就业百强榜首,实现“双冠”;「特斯拉(上海)」虽未独占一冠,却在四项榜单中均跻身前十,展现出全维度的运营实力。

图源: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多榜上榜”现象,这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中,9家企业同时入围四项榜单,堪称“大满贯”赢家,分别是「历峰商业有限公司」、「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此外,25家企业同时上榜三项榜单,58家企业同时上榜两项榜单,例如「友邦」同时跻身营收、纳税、就业三榜前十,「米其林(中国)」入围营收与纳税双榜,这些企业用多维度的优异表现,印证了上海外资企业的韧性与活力。

图源:懂经

从行业分布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稳居前三,但细分领域亮点纷呈。生物医药作为上海“3+6”新型产业体系中的先导产业,表现尤为突出:19家生物医药企业上榜,较上一年度增加7家;9家生物医药企业进入纳税百强,8家纳税额实现同比增长,7家增幅达两位数,「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还凭借进出口额大幅增长新晋上榜。金融业则彰显“国际金融中心”的底色,21家外资金融企业上榜,其中8家进入营收百强,5家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汇丰人寿保险」作为新上榜企业增幅显著;14家外资金融企业跻身纳税百强,「汇丰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纳税增幅领跑,「友邦人寿」更是从2020年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后,持续成长为营收、就业双榜前十的标杆企业。

从空间分布看,浦东新区仍是外资集聚的“核心承载区”,149家上榜企业设立于此,占比超半数;其中128家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较上一年度增加10家,临港新片区更是从5家增至9家,成为自贸区扩容中的“新增长极”。这一数据背后,是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持续发力——从投资便利化到贸易自由化,一系列政策红利让这里成为外资企业落地的“首选地”,例如金桥开发区的「上汽通用」、「联合汽车电子」两家企业,均以全维度贡献包揽四项榜单,成为区域外资标杆。

图源:懂经

从投资者国别/地区分布看,则呈现“美日德领跑”的格局。美国企业以87家上榜居首,较上一年度增加4家,连续第五年稳居第一;日本、德国企业分别以33家、26家紧随其后,三国企业合计占比达55% ,超榜单总数的一半。这一分布既反映了美日德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也印证了上海对高端外资的吸引力——「米其林」中国区副总裁吴俊毅的话颇具代表性:“上海的开放创新与法治环境,让我们能把更多时间花在创造价值上”,自2001年将中国区总部扎根上海以来,「米其林」累计投资超20亿美元,2024年还成立聚合物新公司,引入生物基树脂业务,深度融入上海产业生态。

图源:懂经

二、2024 vs 2023:百强榜单变迁背后的上海引力升级

对比2024年度与2023年度的上海外资百强榜,无论是数量、区域、国别还是行业,都呈现出清晰的变化轨迹,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上海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与产业生态的不断升级。

从上榜企业总数看,2023年为258家,2024年增至265家,净增7家。这一增量看似不大,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尤为珍贵,反映出外资企业对上海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2024年1-9月,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64家,同比增长5.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0.63亿美元,这些数据与百强榜单数量增长形成呼应,印证了上海“外资热土”的地位从未动摇。

行业结构的变化则凸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2023年生物医药企业上榜12家,2024年增至19家,增幅超58%,且纳税、进出口表现普遍向好,这与上海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扶持密不可分——从张江药谷的平台建设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都为外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成长土壤。金融业的变化同样显著,2023年外资金融企业上榜18家,2024年增至21家,其中保险业表现尤为亮眼,营收百强中的8家金融企业有6家为保险业,这得益于上海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举措,例如2024年出台的《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动外资保险、资管机构加速落地,「友邦人寿」更是在2024年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成为金融业开放的“新样本”。

区域分布的变化则凸显“自贸区引领开放”的趋势。2023年浦东新区上榜137家,2024年增至149家,新增12家;其中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从2023年的118家增至2024年的128家,临港新片区更是从5家激增至9家,增幅达80%。这一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是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持续推进——从负面清单缩减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落地,从外资研发中心支持政策到重点产业补贴,一系列举措让自贸区不仅是“政策洼地”,更成为“创新高地”。例如2024年新上榜的「超科林微电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均选择落户自贸试验区,借力制度红利拓展业务。

投资者国别/地区分布的变化,体现出上海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更加均衡。2023年美国企业上榜83家,2024年增至87家,连续五年领跑;日本企业从32家增至33家,德国企业虽从28家小幅降至26家,但三国合计占比仍稳定在55%,保持“半壁江山”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榜单中出现了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企业的身影,例如「沙特基础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续上榜,反映出上海外资来源地正从传统欧美日向“全球多点”拓展,这与上海建设“全球资源配置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

三、未来五年:外资将迎更广阔舞台

未来五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的能级提升期,也是外资企业在沪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从百强榜单传递的信号来看,上海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环境、更完善的生态,为外资企业打造“扎根中国、辐射亚太”的战略高地。

更重要的是,上海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从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到2024年《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投资上海”品牌的若干举措》,上海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策对接、强化权益保护。正如朱民副秘书长所言:“上海将以更实举措为跨国企业营造优越环境,助力企业取得更大发展”。这种“制度红利”,正是外资企业持续扎根上海的核心原因——「友邦人寿」从1992年重返上海,到2020年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再到2024年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其发展轨迹正是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缩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024年度上海外资百强榜,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份“邀请函”。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热土,外资企业也将在与上海的共生共荣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共同书写开放型经济的新篇章。

2024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单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严含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