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台湾地区民调结果让政坛震动。赖清德执政一年多,满意度只剩 34%,不满度却冲到 48%。绿营陷入执政困境时,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突然出手,一边向大陆递话,一边推动蓝白合。

特朗普怕再不出手就晚了,紧接着批准第二次上任后的首笔对台军售。这一连串动作凑到一起,到底是巧合还是各方暗中角力?台海局势是不是要进入新的博弈阶段?
郑丽文一上任就打破了国民党的老路子。过去朱立伦时期,两岸立场模糊不清,被民进党追着攻击。现在她直接派副主席张荣恭 11 月 14 日访问上海,当面表明坚持 “九二共识”、拒绝 “台独” 的态度。
这个表态选得时机很妙。赖清德民调崩盘,岛内对民进党不满累积,郑丽文趁机抢下政治主动权。这不是单纯的立场宣示,更像是在修复与大陆的沟通机制,为后续两岸政策铺路。

国民党党内老辈人马都站出来支持。马英九、洪秀柱这些在两岸议题上有话语权的人,纷纷表态认可她的方向。他们虽然退到幕后,但对稳定党内氛围、争取中间选民信任很有帮助。
郑丽文没只顾着对外沟通,在岛内也动作频频。11 月 17 日,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确认,19 日会和她会面。这次蓝白合不一样,是党主席亲自推动,说明国民党从上到下都有整合意愿。
但合作能不能成,关键还得看互信。过去蓝白两党在选举中争得厉害,谁都不愿让步。现在为了对抗民进党,临时搭伙容易,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政策协同,恐怕没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为了选票凑在一起,没有共同的施政理念,这样的联盟走不远。选民也不傻,能不能看穿这种表面合作,会直接影响后续选情走向。
就在岛内政治洗牌的时候,华盛顿那边也有了动作。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次批准对台军售。金额不算大,政治意味却藏不住。
特朗普不是真的想帮台当局,更多是想 “控管” 局势。他担心再不出手就晚了,赖清德执政不稳,岛内政局失控会打乱美国在亚太的布局。台海对他来说,从来都是牵制大陆、稳住盟友的战略杠杆。
特朗普心里清楚,美国不能过度介入台海。真把局面闹僵,自己也会被拖进泥潭。他要的是 “可控的紧张”,既不让大陆轻易推进统一,也不让台当局瞎折腾引发冲突。

这笔军售还有国内政治考量。特朗普需要对外展示强硬,让美国选民相信他能维持 “世界主导地位”。台海议题刚好能成为他的表演舞台,既不用真刀真枪,又能刷足存在感。
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已经明确表态,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还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大陆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任何分裂行径、外部干涉,都不会坐视不管。
除了美国,日本和德国近期也频繁接触郑丽文。这些国家过去偏向和民进党互动,现在开始试探其他可能性。他们不是关心台湾民众利益,而是怕局势不稳影响自己的利益。
外部势力的算盘打得精,谁都想在台海局势中捞好处。但他们忘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任何试图插手的行为,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郑丽文现在面临的考验不轻松。对内要整合蓝白力量,化解党内分歧;对外要让大陆看到诚意,还要应对外部势力的干涉。一步走错,可能就会失去好不容易抢到的主动权。
赖清德那边也没闲着。民调下滑的情况下,他很可能会用 “对抗大陆” 的老套路转移注意力。如果真敢挑衅,大陆的反制不会迟到,之前 64 机舰围台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陆始终掌握着局势主动权。无论是军事威慑、经济制衡,还是外交交涉,都有足够的手段应对各种情况。我们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分裂国家。

国民党这次的转变值得关注,但光有表态不够。能不能拿出实际行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让台湾民众真正受益,才是检验诚意的关键。过去的模糊政策已经行不通了,清晰的立场才能赢得信任。
台海局势的走向,有多重因素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台独” 分裂行径是死路一条,外部干涉也改变不了统一大势。
现在各方都在布局、观望、试探。谁能沉得住气,谁能拿出真正有利于两岸民众的方案,谁就能赢得最终的主动。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这一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