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战略核轰迫近日本,俄罗斯一针见血:日本历届政府采取不友好姿态

10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简短通报: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中立水域完成一次11小时例行飞行,苏-35S与

10月24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简短通报:两架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中立水域完成一次11小时例行飞行,苏-35S与苏-30SM全程护航,部分航段被外国战机伴随。同一天,克里姆林宫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莫斯科回答记者提问时,把“外国战机”直接点名为日本航空自卫队,并补上一句“东京与莫斯科的对话因日方立场已基本归零”。没有渲染、没有加码,一句“归零”把两国关系的温度拉到结冰点,也让外界再次注意到俄日之间那根始终绷紧的北方四岛—制裁—军演的连环链条。

图-95MS的飞行本身并无新意:冷战时期就沿日本列岛画过“8”字,苏联解体后短暂收敛,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恢复远海巡逻,2022年起几乎每月一次在日本海出现。真正让外界侧目的是节奏——10月22日美日“利剑-2025”联合演习刚把F-35A、B-1B、CVN-76集结到北海道以东,俄机24日就贴着演习区边缘升空;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拍下的照片中,F-15J与图-95MS相距不足百米,双方飞行员都能看清对方机徽。东京把这次相遇定义为“异常接近”,莫斯科则强调“严格遵守国际空域规则”,各说各话的背后,是双方对同一片空域的“常态化对峙”已形成默契:你不让步,我不绕路。

佩斯科夫口中的“日方立场”并非抽象指责。俄乌冲突爆发后,日本在G7框架内对俄制裁升级到冻结主权资产、禁运高端芯片、限制能源投融资,是唯一同时参与对俄金融出口“双封锁”的亚洲国家;2024年起,防卫省又把“对俄情报共享”写入日美安保磋商纪要,自卫队雷达站向乌军提供卫星坐标的事实在国会答辩中被默认。莫斯科的回应是冻结和平条约谈判、驱逐日本外交官、在南千岛群岛部署“棱堡”岸舰导弹,并把日本海巡逻时长从原来的6小时延长到10小时以上,用燃油时间换政治空间。一方加码制裁,一方加码飞行,螺旋上升的逻辑清晰可辨:谁都觉得对方先越了线。

日本航空自卫队今年刚完成F-15J的“近代化改修-3”升级,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与AIM-120C7导弹,理论性能终于追上苏-35S的R-77-1,但数量劣势依旧明显:可用于紧急升空的F-15J/DJ不足160架,而俄远程航空兵可动用的图-95MS与图-22M3合计超过60架,加上海军航空兵的伊尔-38N、图-142轮番伴飞,日方飞行员每月平均拦截架次已突破200,机械疲劳与人员疲劳同步攀升。更令东京焦虑的是,俄机开始沿日本东海岸南下,穿越北纬40°线后折返,等于把本州岛东侧的空情也纳入巡航范围;而航空自卫队在那霸、新田原的F-35A中队因“鱼鹰”停飞事件被迫抽调兵力,拦截链条出现空档。

当“疲于奔命”从内部报告变成媒体标题,政治层面能拿出的对策却有限:再增购F-35B需要五年交付期,部署陆基“宙斯盾”又遭本地居民抵制,防卫省只能把希望寄托在2026年上线的“卫星早期预警-2号”星座,用天基红外把预警时间再提前五分钟。

高市早苗出任首相后,自民党内部把防卫预算GDP占比从1.4%提升到2%的进程骤然提速,2025年度预算案已列明“对敌基地攻击能力”研究费2100亿日元,目标锁定朝鲜与俄罗斯远东岸舰阵地。莫斯科对此的解读直白而简单:日本不再满足于专守防卫,而是借“对敌基地”之名行“先发制人”之实。于是图-95MS的飞行路线也随之调整:不再绕圈示威,而是直飞日本海中央后开启导弹制导模式,模拟发射Kh-101巡航导弹,弹上计算机里预装的数字地图把三泽、横须贺、佐世保一并标红。俄军发言人毫不避讳地称,“让邻国习惯俄罗斯的存在”本身就是任务目标,弦外之音是——当导弹进入模拟倒计时,对方是否还要坚持“不友好姿态”?

佩斯科夫说合作已“归零”,但“零”并不意味着真空。俄天然气“萨哈林-2”项目里,日本三井、三菱仍持有22.5%股份,2025年1—9月液化天然气交付量同比只下降7%,远低于欧盟40%的降幅;俄远东海关统计,日本二手车出口额反而增长12%,成为滨海边疆区最大车源。制裁与生意并行,官方通道关闭,商业留缝,这种“政冷经凉”却未“经断”的状态,正是俄日关系最真实的底色:彼此放狠话,却都不把门关死。

图-95MS的轰鸣提醒东京,北方四岛问题不会随制裁而消失;佩斯科夫的一句“归零”则提醒莫斯科,再强的战略轰炸机也换不回日本的技术与资金。海天空旷,航线交错,当燃油消耗殆尽,剩下的仍是两个邻国无法搬走的地理位置——飞机可以掉头,地理却挪不动,所谓“归零”,不过是把对话压到最低线,而最低线往往也是下一次起飞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