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对中国出手了,这次是100%的关税,听起来吓死人,实际上已经黔驴技穷。
据环球网10月11日报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帖子,宣布从11月1日起,美国要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的额外关税,同时对中国实施“所有关键软件”的出口管制。

消息一出,美国股市应声大跌,创下了自四月份“关税战”以来最差的单日表现。
人们只要了解这几天发生了什么,就会明白特朗普这看似凶悍的出招,其实带着点慌不择路的味道。
特朗普为什么这么急?因为就在前两天,中国悄无声息地打出了三记重拳,拳拳到肉。
第一拳,发生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看似平常的公告,内容是关于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份法律文书般的公告,威力却堪比经济界的战略核武器。它规定,不仅要管控中国的稀土出口,连用了中国稀土技术在国外生产的产品,以及含有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制造品,统统都需要中国的出口许可证。

这一招简直是“釜底抽薪”。特朗普不是想在别的国家寻找稀土供应来替代中国吗?
对不起,只要你的产品里含有哪怕0.1%来自中国的关键稀土物项,或者用了中国的稀土技术,这条供应链就依然攥在中国手里。
公告里特意指出,对于用于军事用途、高端芯片和军事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这精准地卡住了美国高端制造业和国防工业的脖子。
第二拳,是中国交通部宣布,将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船舶收取额外的停泊费用,作为对美国同期对中国船舶收费的对等反制。
这是一种信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每一拳都会还回来。

第三拳,同样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将包括美国反无人机技术公司在内的14家外国实体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
理由是它们“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与台当局开展军事技术合作、协助外国政府打压中国企业。
这意味着它们被切断了与中国的一切贸易和投资往来,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反无人机公司正是美国军方重点扶持的对象,专门为美国政府提供反无人机系统。
这一刀,精准地插向了美国一项具体的国防战略计划。
中国的这三招,称得上又快又狠。所以,当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很难相信中国竟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时,人们几乎能感受到他文字背后的错愕。

他声称中国已经向全球发出信函,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几乎所有产品”实施大规模出口管制。
这显然是对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威力的误读和夸大,但这种过度反应恰恰暴露了他的焦虑。他的100%关税和软件出口管制,更像是一种被刺激后的应激反应。
那么,这100%的关税真的能吓倒中国吗?历史已经给过一次答案。
回溯到四五个月前,特朗普就已经对中国发动过一轮关税战,但结果呢?美国主动低头妥协。
中国企业通过向亚洲、欧洲和“全球南方”市场拓展,可以逐渐弥补在美国市场的损失。世贸组织的最新报告也显示,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已被上调,主要动力就来自亚洲。

而“南南贸易”增速更是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说白了,世界已经不是只有一个美国市场了。
而美国自己呢?单边主义的回旋镖正在飞回去,打在自己身上。
美国的农民再次成为贸易争端的牺牲品。虽然特朗普政府承诺用关税收入来补贴他们,但他给的补贴简直是杯水车薪。
再说软件出口管制,从短期来看,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软件领域无疑是重灾区,美国想彻底绞杀中国高端芯片的设计能力。
这招很毒,但它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是:将极大地加速中国自主研发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软件的进程。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但长期来看,这不过是又一个“卡脖子”领域倒逼自主创新的故事。
所以,看懂了这一切,人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说中国已经看清了特朗普的底牌。
特朗普的底牌就是,加征高额关税和强硬制裁。但这张牌在全球化与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效力正在急剧衰减。
他指望中国会在极限施压下退缩,但中国的回应是更加精准、深入供应链核心的反制。
稀土管制针对的是美国国防和高科技产业的命门;不可靠实体清单展示的是精准打击、分化对手联盟的能力;港口费用对等反制体现的是“以牙还牙”的坚定姿态。

这场博弈,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关税数字游戏,而是变成了围绕全球供应链、技术标准和国际话语权的复杂斗争。
特朗普没想到,中国的反击如此系统而迅速,直接瞄准了他构建的供应链替代战略的脆弱根基。这场贸易战最终的输家,恐怕在开局时就已经注定。
评论列表